人民要論:在發揮制度優勢中更好發展市場經濟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也正處在一個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世界經濟發展的現實引發人們深入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市場經濟在不同國家的運行效果存在巨大差異?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表明:市場經濟運行效果固然受不同國家的國情和文化等因素影響,但根本上還是取決于其制度駕馭能力。我國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成功駕馭和發展市場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
制度駕馭能力是有效發揮市場經濟作用的根本保障
市場經濟本身并不必然帶來經濟繁榮與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一個國家的制度駕馭能力是有效發揮市場經濟作用的根本保障。與西方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不同,我國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成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而不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國家富強、人民幸福。
世界經濟發展中不斷出現的經濟危機和發展停滯讓人們逐漸發現,市場經濟本身作為一種經濟運行機制是中性的,駕馭不力的市場經濟不僅不美好,有時甚至是恐怖的。在經歷了市場經濟可能促進增長與繁榮、也可能帶來危機和蕭條的經驗教訓后,西方國家曾經普遍相信自己已經認識了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并通過政府調控和干預對市場經濟本身的缺陷進行約束和匡正。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暴露出來的金融資本過度逐利、與社會整體利益之間的根本沖突以及政府監管的嚴重缺失,讓西方國家不得不再次審視其用以駕馭市場經濟的制度體系是否真如想象中那么完美。2017年初的標普報告顯示,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主權信用評級呈現溫和下降態勢。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部分國家應對市場風險和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在減弱,而市場經濟運行所導致的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則在增加。顯然,世界范圍內如何駕馭好市場經濟的話題仍未終結,各國仍致力于在各自不同的制度框架下反思和探索駕馭市場經濟的路徑。在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面前,其實真正需要變革的是在市場經濟背后不同的制度體系。哪種制度體系更具優勢、能夠更好駕馭市場經濟,哪個國家就有更大可能有效應對經濟風險,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和政府對市場經濟的認識在不斷深化。黨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七大提出“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在不斷解放思想、深化認識的基礎上,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歷史擔當,堅定不移推進市場化改革,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不斷提高。同時,我們黨始終對市場經濟本身保持高度的理論清醒。習近平同志指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我國經濟發展獲得巨大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我們既發揮了市場經濟的長處,又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我們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大前提下發展市場經濟,什么時候都不能忘了“社會主義”這個定語。之所以說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要堅持我們的制度優越性,有效防范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弊端。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市場經濟作為一種經濟運行規則和資源配置機制,必須在一個國家的基本制度框架內發揮作用,也必須根據其服務于國家發展目標的有效程度來評價其成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一般市場運行機制的有效對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生命力也在于通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駕馭能力,把兩方面優勢都發揮好。
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是對運用社會主義制度發展市場經濟的最好詮釋
發展成效是對一種制度駕馭市場經濟能力的最終檢驗。40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從一個封閉半封閉的計劃經濟國家轉變為一個全方位開放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從一個飽受貧困困擾的國家轉變為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發展中大國。可以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對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運用制度優勢駕馭市場經濟、使市場經濟有效服務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最好詮釋。
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表現是能夠使社會生產力以在其他制度下所沒有的速度得到解放和發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和國家綜合實力不斷提高。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探索中,我國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率,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改革開放能取得巨大成就的關鍵在于:堅持在社會主義制度框架內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改革開放初期,在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市場經濟改革,既沒有現成經驗可供參考,也沒有固定模式能夠遵循。我們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前提,采用“摸著石頭過河”的政治智慧和漸進式的改革策略,政府逐步減少運用計劃配置資源的經濟管理方式,為經濟運行不斷注入市場活力。在實踐中,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最終確立了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在破除原有體制弊端、積極探索市場化改革方向過程中,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高度重視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找到三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平衡點,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相比之下,那種一味追求所謂理想市場條件下的理想結果,認為只要讓市場機制自由發揮作用就可以達到經濟均衡發展的觀念和模式,從一開始就排斥和否定國家和政府在市場制度形成中的作用的做法,往往導致新舊體制轉換不順、銜接不上,出現制度真空,進而引發經濟崩潰、政治動蕩甚至社會動亂。這一點,在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轉軌過程中體現得比較明顯。不少國家在經歷挫折甚至浩劫之后痛定思痛,又開始重新強調以制度供給促進市場經濟良性發展的重要性。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確立之后,優化市場經濟運行和資源配置就成為改革完善經濟體制的重要任務。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對已經確立市場經濟體制并逐漸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中國而言,產生了較大的沖擊和影響。這是市場經濟帶來高效率、高增長的同時不可避免具有負面作用的“雙刃劍”效應,是對政府監管有效性和國家制度優越性的考驗。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國家和深陷主權債務危機的希臘等國家的教訓表明,放縱金融資本的逐利行為、忽視監管制度建設、迎合或依賴民粹主義,必然導致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弱化,無法做出有利于經濟長期發展的戰略抉擇。在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過程中,中國充分利用制度優勢合理擴大國內需求,有效降低外部經濟沖擊對本國經濟的影響,表現出駕馭市場經濟和應對經濟危機的高超能力。這說明,在現代市場經濟國家中,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和必要干預是通行做法,而一個國家根本制度的本質屬性和優勢才是保障調控和干預能夠獲得理想效果的決定性因素。
在新時代進一步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越性,但這并不意味著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已經實現了完美結合。在新時代,面對國際國內紛繁復雜的經濟形勢,我們要堅定“四個自信”,更好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就國際而言,未來的國際競爭說到底是國家制度的競爭。各個市場經濟國家的政治經濟制度和國家治理能力差異,將直接決定其應對復雜市場環境的能力,決定其整體經濟表現和綜合競爭優勢。對積極引領新型經濟全球化、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中國而言,更好發揮制度優勢,增強國家治理能力和全球治理能力,駕馭和發展市場經濟,還將為解決世界經濟難題、推動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中國貢獻。就國內而言,中國經濟要實現保持中高速增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需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新時代,利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屬性和獨特優勢駕馭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關鍵是著力把握好以下幾點。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更好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永遠煥發強大生命力、保持長久優越性的根本保證。我國要發揮制度優勢、更好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以政治優勢為引領,更好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黨的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保障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強大動員能力和高效執行能力的重要基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是政府更好發揮作用的根本保證,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良性發展的重要基礎。
以法治建設為保障,更好促進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我們黨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的重大理論創新。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破除諸多影響市場決定性作用有效發揮的體制機制障礙,不僅需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而且需要有相關制度建設予以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市場主體的經濟活動需要在公平透明的法治環境中進行。這就要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用法治規范市場行為,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以有效治理為目標,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有效的政府治理,不是越界去管市場該管的事情,也不是去管自己管不好的事情,而是要尊重市場規律、做好自己應該做好的事情。政府要加快轉變職能,不斷創新體制機制,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形成更加成熟和完備的體制機制。
(作者為東北財經大學副校長、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8年04月17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