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干部柯小海:公心聚人心 弱村強起來——記陜西省黃陵縣索洛灣村黨支部書記柯小海(下)
本報記者 高 炳
“貧困戶的家里,書記去得最勤”
走進索洛灣,一排排嶄新的小洋樓映入眼簾。傍晚時分,村民齊聚廣場閑聊,好不熱鬧……
“以前住老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今天的新生活,多虧了柯書記!”村民袁寶艷指著不遠處的自家院落,滿心歡喜,“200平方米的新房子,我們只花8萬元,其余的全由村集體承擔。”
除了搬新房,索洛灣人的福利可不少。索洛灣村統一配發米、面、油、電視、冰箱、電腦;統一繳納養老金、醫療保險金;統一獎勵考上大學的學生……“村子富了就應該共享成果。”柯小海帶著支部成員多次走訪,記錄群眾的生活所需。
“我們要讓每一個索洛灣人,都感受到黨的溫暖!”柯小海說,村集體企業的合適崗位,要優先保證貧困戶入崗;貧困戶的生活訴求,村兩委要在第一時間解決落實。
“貧困戶的家里,書記去得最勤,操的心也最多。”村黨支部委員阮懷林說,“小海常給我們說,除了幫扶政策,人情味也是一種力量,不可忽視。”
截至2017年,索洛灣村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2.9萬元,村集體經濟積累達1800萬元。為保證群眾共享發展紅利,村里制定出“三不三要三規范”原則:不貪不占不拖拉;要勤快要務實要敢負責;理論學習常態化,事務決策民主化,財務管理透明化。此外,村上的所有工程,領導班子只有監督權,沒有參與權。
“游客越來越多,我們的分紅也就多了”
“回來了,柯書記從北京回來了!”去年10月27日,索洛灣村熱鬧非凡,鄉親們敲鑼打鼓,迎回了黨的十九大代表柯小海。
“小海,總書記都講了啥?”村里廣場上,大伙兒七嘴八舌。
“總書記作的報告,一字一句我都認真聆聽。”柯小海說,“報告中提到鄉村振興戰略,讓人眼前一亮。咱們要全力搞活旅游業,未來農村的發展,一定大有可為!”
柯小海口中的“旅游業”,正是索洛灣近年來的熱門話題。2012年,陜西黃陵國家森林公園開工建設,公園入口規劃在索洛灣。從那時起,依托森林公園優勢搞鄉村旅游,成為村里奮斗的新方向。
如今,索洛灣以沮河漂流、峽谷古寨探秘等項目為主打,配以采摘園、生態花園餐廳等產業,構建起集三產服務、游覽觀光、鄉村民宿為一體的旅游服務區。
“游客越來越多,我們的分紅也就多了。”村民阮印全高興地說,“有了空閑,我們也能帶著老人小孩,在景區里游玩散心。”
而柯小海,心里還裝著更大的目標。
“靜下心來分析,我們現有的產業,起步不算高;群眾的觀念,還需進一步解放;某些管理方式,仍缺乏科學性、嚴謹性。”柯小海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索洛灣一定要搞好鄉村旅游,“我們要讓十九大報告的思想理念,在索洛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還要把周邊村組和貧困戶吸納進來,攜手前進。”
“搞好產業很重要,化解群眾心結更重要”
18年來,索洛灣村“換了人間”,鄉親們之間擰成了一股繩,凝聚起團結協作的強大力量。
說起變化,柯小海忘不了那次“西瓜事件”。前些年,索洛灣首次在村里免費發放西瓜,先到的人領走大的,后面來的只剩小的。一些村民悄悄議論,“大瓜或許是領導或他們的親戚拿走了,普通群眾只有小的。”
第二次發西瓜,每個瓜上都貼著編號,先在盒里抓鬮,再對應領瓜。到了第三次,西瓜擺在地上,還讓大家自己隨便拿。結果,早到的村民都抱走了小的,大的留給其他人……“搞好產業很重要,化解群眾心結更重要。”柯小海說。
人心齊,泰山移。2014年,索洛灣“水簾洞”景點開工建設。其中200米長的山谷鑿洞規劃中,工程方報價500萬元。
“報價高,咱就自己來!”鄉親們十分踴躍。柯小海請來技術員進行綜合指導,再將村里勞力分組,定期輪休。沒有任何人監督,各組村民都按時按點接班,即使有事請假,也會提前找好替工之人。
穿山打洞雖苦,但整整一年時間,不計報酬的村民從未出現空班少員的現象。團結協作的索洛灣人,最后僅用50萬元便順利完工,書寫了新的傳奇。
“在索洛灣18年的發展之路上,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是最寶貴的財富。”柯小海感慨,“集體至上、群眾第一、無私奉獻,我們索洛灣人,一定會堅守自己的光榮傳統!”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27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