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救得了臺餐飲業嗎?評論稱挽救效用有限
米其林救得了臺餐飲業嗎?
本報記者 張 盼
國際飲食評級機構米其林近日發布首本《臺北米其林指南》,110家餐廳躋身榜單,33種不同風格美食囊括其間。百余家餐廳中有20家成功摘星。
“臺北是一個美食文化多元融合的城市,擁有數不盡的美食,進而孕育出活潑又創新的精彩佳肴,讓本地的食客都驚喜連連,總是能體驗層出不窮、新穎別致的口味。”《米其林指南》國際總監米夏埃爾·埃利斯說。
涵蓋多元美食
唯一入選首本《臺北米其林指南》三星餐廳的是粵式美食餐廳頤宮。它以地道正統烹飪功夫呈現精巧細膩的廣式和其他中式料理,其主廚陳偉強從澳門移居到臺灣,至今已有近20年。
“陳主廚和他的工作團隊個個都是精通各式中華料理的烹飪行家,他們的火焰片皮鴨三吃和龍蝦、豆腐料理的滋味絕妙,原味蛋撻也讓人再三回味,獲得米其林評審員的一致推崇。”埃利斯贊不絕口。
此外,日式料理祥云龍吟和中式餐廳請客樓榮獲米其林二星。17家餐廳被評為米其林一星,涵蓋歐式時尚美食、日式料理、燒烤、杭州菜。
在先于《指南》發布的“必比登推介”美食精選名單中,共有36家臺北餐館和店家入榜,其中10家為夜市小吃。“必比登推介”名單也是《米其林指南》的一部分,是評審們認為菜肴物超所值的選擇。雖然并非星級餐廳,仍是餐飲業的一項殊榮。
埃利斯對此評價稱,“評審員深入挖掘臺北美食各式各樣的風貌和精致美味,其中包含了當地特色佳肴,例如牛肉面、豬腳、花枝丸等,全是味美價廉的餐點。”
期待“米其林經濟”
《米其林指南》1900年在法國誕生,主要為駕車外出旅行者提供資訊服務,后引入美食評價體系,并逐漸成為全球餐飲業權威指南。該指南以星級評定餐館的等級,共分為三級:一顆星表示“值得造訪”,兩顆星意味著“值得繞遠路前往”,三顆星表示“值得專程前往”。2007年,《米其林指南》進軍亞洲,已先后在東京、香港、澳門、上海、首爾等城市登陸。
臺灣多數業者對《米其林指南》到來持正面態度。臺北亞都麗致大飯店方面稱,《米其林指南》來臺對于觀光或餐飲發展皆有正向效果,特別是能讓臺灣中高端餐飲邁向國際化。臺北文華東方酒店同樣樂見其成,稱米其林指南不是每個城市都有,臺北獲選可提高餐飲水平及國際知名度。
有臺媒分析,受封米其林星級,本就是至高無上的榮譽,但業者更看中的是之后伴隨而來的效應。因為只要登上米其林,幾乎是業績保證,也就是所謂“米其林經濟”的降臨。根據米其林官方數據,一旦餐廳獲得米其林首度評級,收入至少可以增加一倍。
挽救效用有限
臺灣觀光局主任秘書林坤源近日稱,2016年國際旅客來臺動向顯示,美食在國際旅客來臺目的中高居第二位,這次被《米其林指南》納入版圖,代表臺灣的美食和服務接待能力已經和國際接軌,期待臺灣美食能夠在國際上發光發亮。
高雄餐旅大學副校長劉喜臨預估此舉將吸引10萬左右食客“朝圣”。臺灣雄獅旅游總經理游國珍稱,將規劃“米其林美食”行程,入境團費將高出10%-20%。但島內輿論同樣擔心,米其林不是救觀光的唯一良方,“死忠”的米其林粉絲全球只有幾萬人,而陸客缺口恐達150萬至200萬人次。有網友直言,陸客不來,再多的米其林餐廳也沒用。
“遲來的米其林,救得了臺灣餐飲業嗎?”臺灣媒體稱,壓垮島內餐飲業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陸客,反而是年金改革。原本為島內消費主力的軍公教,因為政策使然而縮手不敢花錢。面對現實,臺灣餐飲業根本不可能只靠來吃米其林的境外觀光客活下去。
想要救臺灣餐飲業,源頭問題必須解決,少一點政治,多一點經濟,產業要有政策以及配套,否則就算所有國際美食評鑒都來臺灣,也于事無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