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談脫貧摘帽實打實不搞花架子
央視網消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3月5日下午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讓大家倍感親切。
代表們發言時,習近平邊聽邊記,不時詢問。他強調要銳意創新、埋頭苦干,守望相助、團結奮斗,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脫貧攻堅,扎實推進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固,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
為何在內蒙古參選人大代表?
5日下午,當習近平走進內蒙古代表團的會場時,全場響起熱烈掌聲。蒙古族代表向習近平獻上藍色的哈達,并祝愿總書記“吉祥、如意”。
哈達是蒙古族迎賓的最高禮儀,藍色作為蒙古族崇尚的顏色,源于崇拜藍天的原始信仰。藍色哈達象征著永恒、平安和忠誠,表達了代表們對習近平總書記由衷的崇敬與祝福。
1月30日,在內蒙古參選的中央提名的代表候選人習近平同志,以全票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這是500多名自治區人大代表的共同意愿,是2500多萬草原兒女的由衷心聲,更是13億多各族人民忠誠黨的核心、擁戴人民領袖的生動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在3月5日座談時說,在選舉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時,黨中央提出,中央領導同志應選擇老少邊窮地區參加選舉。他選擇在內蒙古自治區參加選舉,表達了黨中央對民族邊疆地區的重視,體現黨中央加快推進欠發達地區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
筑牢屏障:國門如山穩 萬里長城綠
“確保邊疆鞏固”發展理念,是黨中央從發展全局做出的重要部署。
習近平指出,內蒙古是我國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區、黨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諸實施的地方,地處祖國北疆,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內蒙古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做好了,在全國、在國際上都有積極意義。
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邊疆發展,確保邊疆鞏固、邊境安全。
在加快發展方面,內蒙古瞄準了“筑牢生態屏障”這個發展目標。這里地處祖國正北方,內聯八省、外接俄蒙。作為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內蒙古聚焦構建生態安全屏障體系這個事關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提出2018年要完成生態紅線劃定,建立河湖名錄,全面實行河長制、湖長制。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落后過剩的產能不要、破壞生態的事情不干、污染環境的項目不搞,堅決守住守好生態底線,逐步實現由過去森林面積的增加到提高森林質量的轉變,切實提高森林建設的效果。
“希望內蒙古的同志們再接再厲,打好三大攻堅戰,扎實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習近平對內蒙古的高質量發展充滿了期望。
現在,我國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化,居民消費加快升級,創新進入活躍期,發展思維需要打破“老套路”。
為此,習近平指出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幾個重點: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新體系,做好現代能源經濟的文章,大力培育新產業、新動能、新增長極,發展現代服務業,發展軍民融合產業,補足基礎設施欠賬,有效防范化解債務風險,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等。
一手筑牢生態屏障,一手筑牢安全屏障。扎根邊關、守衛邊疆的各級邊防官兵,是內蒙古團結穩定的有力保障。2014年1月26日,習近平冒著零下30多度嚴寒,到內蒙古軍區邊防某部看望慰問戍邊官兵。希望大家弘揚“北疆衛士”精神,矢志扎根邊防、守衛邊防、建功邊防。2015年2月16日,習近平給內蒙古軍區邊防某團一連全體官兵回信,勉勵他們推動強軍目標在連隊、在邊防落地生根,為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再立新功。2017年7月30日,在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習近平首次在野戰化條件下沙場閱兵,號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向世界一流軍隊進發。
十九大后,內蒙古推出一系列新舉措,筑牢安全屏障,提升社會治理水平。針對草原牧區地域遼闊,法律服務半徑大的實際問題,自治區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例如在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設立“巡回審判聯系點”,為牧民服務,使訴訟更加方便便捷,快速解決糾紛。有效解決了服務農牧民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2018年,內蒙古還將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信訪法治化建設,做好社會矛盾排查化解工作,進一步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的屏障。
用小馬拉大車妙喻脫貧摘帽
“既要下決心,消除絕對貧困,又不能把味口吊得太高,使大家期望值太高,力不從心,小馬拉大車,你拉不動,你拉不動的結果是好心沒辦成好事。”習近平指出。
內蒙古自治區區情特殊,扶貧開發面臨情況比較復雜。群眾對一些地方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現象非常反感。
從黃土地走出的習近平面對扶貧問題,情到深處、志比鋼堅。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總書記更是這方面的行家里手,一向不搞花架子,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真正把心貼在人民身上。
2014年1月,習近平冒嚴寒,來到地處邊陲的興安盟阿爾山市,在伊爾施鎮74歲的困難林業職工郭永財家中,察地窖,摸火墻,看年貨,坐炕頭,詳細了解一家人的生活。
“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我們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群眾一起奮斗。”習近平的話情真意切。
在審議會上,習近平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志性的指標是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如今,內蒙古將民族地區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把脫貧攻堅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為了實現生態美、百姓富,內蒙古把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生態旅游等作為重點打造的產業。2017年冬天,內蒙古東部第一次實現大面積風電供熱。在鄂爾多斯大草原,首屆冰雪那達慕火熱舉行,八方游客紛至沓來,帶火了當地的鄉村經濟。綠色發展,正為當年這個因煤而興的地方不斷注入新活力。
民族團結一家親:從小就抓、從幼兒園就抓
習近平強調,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基礎在于搞好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要深入踐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生活著55個民族,只有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妥善處理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中的各種利益矛盾,才能把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建設得更加牢固。不只內蒙古,作為多民族聚居區,邊疆各族人民只有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總目標,民族團結一家親,將民族團結與脫貧攻堅、改善民生等工作結合推進,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才能真正實現民族團結從“走下來”到“沉下來”再到“住下來”,從“住村里”到“住家里”再到“住進心里”的轉變。
如今,民族團結已經融入到各民族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貫穿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各環節各方面。各族群眾切身感受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關懷與溫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2018年是全面貫徹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十九大描繪了我國發展今后30多年的美好藍圖。九層之臺,起于累土。要把這個藍圖變為現實,必須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干好工作。在這個草木蔓發的時節,兩會翩然而至。迎著明媚春光,各族人民群眾在人民領袖引領下,凝心聚力,共同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新局面!(文/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