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兩會·改革新征程】兩會交響,奏響自信之歌
隨著兩會召開,中國開啟年度最為重要的政治時刻。2018年,又是四大關鍵時點匯合之年。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改革開放40周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交相“會師”,也讓世界對今年的“兩會時間”格外關注。
正如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兩會從政治生態上講,是向外界展現中國特色政治制度的一個機會”,兩會不僅是中國盛事,也是向世界展現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一個窗口。透窗而觀,全國政協委員們道睿智謀事之言的從容,獻務實管用之策的自信,激越開放透明的兩會交響。
自信源自于思想。思想領先是最重要的領先。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中國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百余年前,中國人還哀嘆于器物、制度、觀念的落后。如今,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30%左右的平均貢獻率,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關鍵力量。極不平凡的成就,足以令政協委員堅定“四個自信”,并堅信自己基于中國理論、中國經驗的所建之言、所獻之策,是中國發展的助力。
自信生發于制度。3月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盟、致公黨、無黨派人士、僑聯界委員聯組會上首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正是這一新型政黨制度,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沉疴,避免了舊式政黨囿于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斷裂的痼疾。多黨合作的初心,風雨如磐不動搖。5年來,全國政協共收到提案29378件,99%已經辦復。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沒有比這樣的制度關系更能讓各個民主黨黨員和無黨派人士自信地踐行協商民主,“共同把中國的事情辦好”。
自信來自智慧與擔當。一個政協委員能力的高低、責任感的強弱,決定他能否稱職地議政獻策,能否更好地共商國是。人們看到,政協委員是各界別精英群體,都有所專長,是國家的棟梁、人民的驕傲,也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政協委員之所以能發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自信之聲,獻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自信之策,正在于他們能運用專業能力參政議政。更為關鍵的是,他們把家國情懷落實為社會責任,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認真思考并致力于解決社會問題。
政協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王國慶用兒歌作答,幽默從容;首次開啟的“委員通道”上,記者問什么,委員答什么,沒有躲閃;各個界別的聯組會上,委員滿懷熱情地發出時代好聲音……人民政協日益展示中國開放透明、自信的國際形象。只要每一位政協委員永遠和人民站在一起,在調查研究中關注民事,民主監督中盯緊難事,在政治協商中聚焦大事,必將用協商民主給中國乃至世界帶來更多希望與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