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新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確立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對深化依法治國實踐作出全面部署,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了科學指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高度,著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立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全面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開啟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新征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極大地推動了全面依法治國實踐深入發展,也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創新。
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體系等重大理論問題的基礎上,圍繞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向哪里走、跟誰走、走什么路、實現什么目標、如何實現目標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主題集中、主線鮮明,內容豐富、內涵深邃,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實現了重大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國家與法學說的繼承和發展,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最新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和理論升華,是傳承中華法律文化精華、汲取世界法治文明精髓的理論成果,是中華民族對當代世界法治文明的原創性貢獻。
現階段,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核心議題,也是關系我們黨執政興國、人民幸福安康、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既是立足于解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中的矛盾和問題的現實考量,也是著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和戰略謀劃,對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和形成,進一步把全面依法治國提到了黨和國家戰略布局的新高度,賦予全面依法治國新的戰略地位和戰略使命。“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既有戰略目標,又有戰略舉措,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要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來把握,深刻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同其他三個“全面”的關系,從法治上為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供制度化方案,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在黨的領導下,從我國實際出發,發揮政治優勢,遵循法治規律,與時俱進提升理念觀念、創新體制機制,全面深化依法治國實踐。
法治道路、法治理論、法治體系、法治文化“四位一體”
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必須堅持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斷把法治中國建設推向前進。堅持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從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得出的重要結論和作出的重大抉擇,是我們黨在治國理政上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一個重要戰略特征,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理論、法治體系、法治文化“四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唯一正確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共產黨根據馬克思主義國家與法的基本原理,在借鑒古今中外人類法治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礎上,從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出發,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經驗,逐步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體現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內在要求的法治價值、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理念、法治思想等精神文明成果,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本質特征的法律制度、法律規范、法治機制等制度文明成果,以及自覺依法辦事和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等行為方式共同構成的一種先進法治文化形態和法治進步狀態。
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理論、法治體系、法治文化“四位一體”,必須運用系統思維,統籌兼顧、把握重點、整體謀劃,將其放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進程中整體推進。首先要認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四個全面”協調推進,共同構成黨和國家工作的戰略布局。其次要堅持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全面提升,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依法治國與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統籌推進、一體建設,堅持美麗中國、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共同建設。在具體方法上,統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形成一整套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成熟定型的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黨內法規體系。促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前后銜接、相互依存、環環相扣,共同構成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圍繞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理論創新
把依法治國確立為基本方略,意味著依法治國是首選的、基本的治國方略,法治是主導的、基本的治國方式。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并不排斥政治領導、組織保障、方針政策指導、思想教育等方式,而是強調在諸種方略共治的國家治理體系中,依法治國是制度化的主要治國方略。我們既要防止法治萬能主義,也要警惕法治虛無主義,確保全面依法治國沿著正確方向推進。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實踐中,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努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創新。
人民當家作主理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等不同角度,提出了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基本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黨治國理政的重要特征。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在我國,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保障。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新部署新要求新舉措。
國家治理現代化和良法善治理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國家治理體系就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是一整套緊密聯系、相互協調的制度體系。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國家制度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國家治理能力就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良法善治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應把全面依法治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融合起來理解,把厲行法治與加強治理結合起來把握,在兩者融合統一中達到良法善治狀態。
法治中國建設理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戰略任務。這是我們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上的重大創新,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科學定位、目標指引和戰略謀劃。建設法治中國,是人類法治文明在當代中國的重大實踐和理論創新,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對全面依法治國基本原則、基本任務和總目標的高度凝練。法治中國與小康中國、富強中國、民主中國、文明中國、和諧中國、美麗中國、平安中國等中國夢的核心要素相輔相成。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表明我們黨對法治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中國特色法學理論體系。完善中國特色法學理論體系,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法學理論創新的方向指引,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法學理論發展的戰略支點,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法治中國為動力源泉,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面對當下現實問題,著眼未來發展需要,堅持和凸顯中國法學的政治性、科學性、實踐性、包容性和創新性。
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理論。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黨和法的關系是一個根本問題,處理得好,則法治興、黨興、國家興;處理得不好,則法治衰、黨衰、國家衰。在理論上要闡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要改善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不斷提高黨領導依法治國的能力和水平。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完善保證黨確定依法治國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工作機制和程序。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05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