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衛高鐵的“腦科醫生”
給王曉霞打電話,連撥三次都占線。見面之后,才知道電話對于王曉霞工作的重要。
“2月25日下午5點,我正準備去上班,看見手機有一個未接電話,當時心里就咯噔一下。”王曉霞說,果然,當天一趟從北京開往臨汾西的高鐵出現設備故障,司機直接就給她打電話過來。隨后兩個鐘頭,調度中心、部門領導、技術中心的電話相繼打來。
從電話反饋的情況,王曉霞考慮是車的工況出現問題,常規處理方法是等車經停太原南站的時候,在太原再開一列比較穩妥。但考慮到車上滿載的乘客,還要搬運行李、換站臺,迅速思考后,她告訴調度中心的工作人員和車上司機,重新啟動設備到正常狀態,先維持著到站,等車子回來再行檢修;同時派技術人員上車添乘檢查并跟車運行到臨汾西站,隨時做好應急防范工作。
晚上7點半,列車順利抵達臨汾西站,王曉霞才長舒一口氣。從下午5點到7點半,她通話70余次。
作為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公司列車超速防護系統(ATP)的把關人,棘手情況都是王曉霞及時處理。她的電話號碼就在太原局每組動車組司機的操作臺旁貼著,方便高鐵司機能第一時間聯系她。
“列車超速防護系統就是一臺計算機,列車運行、制動等指令都是從它發出,它就像是動車組的‘大腦’和‘中樞神經’。”王曉霞打了個比方。2009年太原鐵路局石太客運專線開通,王曉霞來到太原鐵路局太原電務段,當上高鐵“腦科醫生”,開啟了和列車超速防護系統的不解之緣。
一聲長鳴,動車開進車間。此時已是晚上10點,而對于王曉霞來說,工作才剛剛開始。換上運動鞋,拿上攝像機、手電筒,王曉霞帶著工作人員開始檢查作業。在能容納8列動車、面積12000平方米的檢修庫里,王曉霞時而鉆到車底查看底部設備情況,時而爬梯進去檢查列車超速防護系統速度傳感器是否正常。“一晚上走5公里,穿運動鞋有時候腳都會磨破。”
列車超速防護系統設備日常維護要求很高,需要掌握20多種數據分析、監測、視頻軟件,怎樣讓新人快速上手,一直困擾著王曉霞。一次,他們在檢修時將備用設備換上,卻發現無法正常使用,王曉霞提出一個想法:“為什么不發明一套仿真ATP系統,這樣這些備用設備不用上實車,就能檢驗出好壞。同時也能讓新人有實際操作的機會,更好更快地‘出師’。”
這便是動車組列控車載設備室內仿真試驗系統的由來。王曉霞沒想到,電光石火間,她直擊“痛點”,走在了該領域創新的前沿。半年時間,“王曉霞創新工作室”一炮打響,“CRH5A—200C”“CRH380A—300S”動車組列控車載設備室內仿真試驗系統相繼誕生。
那段時間王曉霞終生難忘,她和工作室的幾個成員,晚上上班檢修,白天瞇一會兒就起來“會戰”,這個部位如何連接,那個線路如何走,細小的差別,就可能讓所有努力付之東流。
“白頭發長了一堆。”王曉霞笑著說,回首走過的每一步既辛苦、又幸福。王曉霞和團隊人員這些年先后完成9項創新成果,動車組車載設備途中故障由2015年的24件降低到2017年的8件。她也先后獲得“全國鐵路先進女職工”“山西省三八紅旗手”“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晚上11點多,帶著記者剛進辦公室,王曉霞手機又響起來,又一輛動車進入車間。王曉霞滿是歉意地笑笑,“我得去檢修啦。”
【點評】
王曉霞的創新辦法,看著簡單,其實不容易。找到“痛點”,需要經過大量的積累實踐,而且仿真系統的要求,就是要絕對“逼真”、嚴格復制。
復制不是抄襲,需要極強的耐力和技巧,才能把有上千個組件的動車組列控車載設備系統原原本本搬到車間里。這項填補空白的創新,靠的是最不討巧的笨辦法,靠的是難得的細致和嚴謹。(記者 喬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