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為盲人講述200場電影 杜誠誠:聲音是看得見的光
“兩人走到一條河邊。老三去牽靜秋的手,靜秋連連后退。
無奈之下,老三只好找了一根木條,于是兩人各牽著一邊過河。
老三的手順著木條向下滑,木條的距離越來越短。
最后,老三牽到了靜秋的手,得意地悶著笑。”
這是電影《山楂樹之戀》里發生的一幕,也是杜誠誠正在朗讀的一段電影解說詞。
她坐在一張小桌子前,不時地抬頭看看電影,然后低頭看看講稿,一字一句地動情朗讀著。
她的周圍一片寂靜。
椅子上坐著的,多是有視力障礙的老人與孩子。他們就靜靜地坐在那里,面帶笑容,除此之外并沒有多余的聲音。
2014年6月,在青山區新溝橋街蔣家墩社區的盲人電影院里,杜誠誠為盲人朋友們講解電影《前任攻略》。本人供圖
杜誠誠,中共黨員,32歲。
她是湖北武漢青山區蔣家墩社區的一名殘疾人協理員,也是蔣家墩社區“我是你的眼——為盲人講電影”志愿服務工作隊的隊長。
在近8年的時光里,她利用業余時間寫下近百萬字講解詞,為盲人講解200多場電影,幫7000多人次的視障人士完成“看電影”的心愿。她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評選為“2016年年度全國最美志愿者”,《人民日報》評價她的“聲音是看得見的光”。
不過,聽過她講電影的盲人朋友可能不知道,這位美麗堅強的姑娘是一位左腿高位截肢的殘障女孩。
2017年7月,杜誠誠(右)在盲人電影院講解經典電影《特別的愛》,一位老人沉浸在劇情中,笑得很開心。本人供圖
聲音明媚,她是溫暖靈動的美麗少女
“誰找我,誰找我?讓我看看誰找我?怎么竟然是你,竟然是你,怎么會是你?不接你電話就不接你電話……”
當呆萌搞怪的歌詞碰上充滿異域風情的土耳其舞曲,那是怎樣一種彩鈴?
這讓記者不禁猜想:難不成,電話那頭藏著一位鬼馬小精靈?
“歪,你好呀!”電話接通的一瞬間,記者的猜想得到印證。
杜誠誠的聲音清脆、明媚,就像太陽一般溫暖,全程都“笑瞇瞇”的,仿佛病痛與殘疾與她毫無關系,仿佛與記者對話的就是鄰家一位無憂無慮的少女。
原來,在對電影的深情演繹之下,杜誠誠內心藏著一顆妥妥的少女心。
在記者的追問下,鬼馬的杜誠誠開始爆料,平常愛唱歌、看書,還喜歡追劇,曾經因為看熱播劇《人民的名義》買過電子書,最大的愛好是與好友一起探尋美食。
她說了:“不是有那么一句話么?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嘿嘿。”
杜誠誠發的朋友圈。本人供圖
荒原也有盡頭,堅強如她,要渡己渡人
杜誠誠在朋友圈里推薦了心靈治愈系小說《擺渡人》。在這本書中,作者向世人拋出了一個世紀難題:“如果生命是一場荒原,誰將是你的擺渡人?”
對于這個問題,杜誠誠是這樣回答的:“每個人都是別人的擺渡人,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擺渡人。” “荒原也有盡頭。當我們憑借勇氣、信念、堅韌,戰勝了恐懼、膽怯、懦弱,以及內心的陰暗,也就成功穿越了自己的荒原。”
的確,對杜誠誠來說,盡心盡力地服務社區殘障人士,堅持幫盲人朋友實現“看電影”的心愿,何嘗不是她重拾信心與勇氣,穿越荒原、擺渡自己的一個過程呢?
2018年1月,杜誠誠入選新華社“中國網事·感動2017”年度網絡人物,上臺領獎。圖片來自網絡
眉眼帶笑的杜誠誠從小就患上了神經纖維瘤。2006年,剛被學校評為“首屆十佳青年”的她,突發髖關節脫落,從此膝蓋不能打彎,被迫休學。
那段時間,她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沉浸在掙扎與絕望之中。直到一年后,在家人與朋友的幫助下,她通過招考,成為蔣家墩社區的一名殘疾人協理員專干。
盡管只是為殘疾朋友們提供各種細微到瑣碎的幫助,薪水也不高,但是這份工作對杜誠誠的意義卻不小,于她更像是一份生命的托起,既是尊嚴,也是價值。她笑著說,“本來以為人生要荒廢了,突然我還能有一份工作,真是峰回路轉。”
2009年,不幸再次降臨,病情急劇惡化的她,“疼到喝水都想吐”。
盡管當時自己已經毅然做出了截肢的重大決定,然而很多醫院還是婉言拒絕了她,因為截肢意味著要切斷動脈,碰上大出血,很可能連手術臺都下不來。她至今都感激那位甘愿冒著職業風險搶救她的范里醫生,是他給予了自己第二次生命。
然而,左腿髖關節以下全部截肢,雖保住了生命,卻也意味著余生將依靠雙拐和電動三輪車。在經歷了漫長的悲傷和痛苦后,杜誠誠重新開始探索人生之路。
2015年,杜誠誠做客市民大講堂座談會,講述自己為盲人講電影的心路歷程。本人供圖
2010年,聽說武漢市殘聯要在每個社區建立盲人電影院,杜誠誠趕緊報名加入了青山區的志愿者隊伍,并參加了市殘聯組織的電影講解員培訓班。當她第一次聽到武漢理工大學的大學生志愿者給盲人講《人在囧途》,看到盲人隨電影情節時而歡笑、時而流淚,她的心情也此起彼伏,“我希望自己也能傳遞這份快樂”。
很快她就迎來了自己為盲人講解的第一場電影——《山楂樹之戀》。
為了呈現這部唯美動人的愛情電影,2010年的國慶整整七天,杜誠誠都趴在自己的小床上奮筆疾書,寫講解稿。由于沒有經驗,經常是一分鐘電影,講解稿卻要寫一個小時。她一遍一遍看,一遍一遍改,把電影反反復復看了二十遍。
講電影那天,來了40多位盲人。雖然她的聲音因緊張而發顫,但這次講解卻在盲人觀眾間引發了強烈反響。有些盲人說自己活了50多歲,還是第一次看電影,還有盲人慨嘆,要是劇中的“老三”和“靜秋”最終在一起就好了。
那一瞬間,杜誠誠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她真的可以借助文字與聲音的力量,幫盲人朋友 “看懂”電影!
從那時起,給盲人講電影,就成為她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她重新找到了自我的價值。
從2010年到2018年,從在社區會議室里講電影,到通過湖北資訊廣播為盲人廣播電影,再到邀請盲人朋友走進影院,體驗真正的院線電影,杜誠誠說,沒有想到他們的盲人電影院可以走這么遠。
為了讓更多盲人在家就能“看上電影”,她還嘗試了時下流行的網絡直播,讓為盲人講解電影的志愿服務在“互聯網+”的助力下,飛得更遠。
2017年3月,青山區的網上盲人電影院首次直播,杜誠誠講解心理懸疑片《催眠大師》。收看人數達3萬,不少人留言為這個愛心創舉點贊。本人供圖
圓夢央視《朗讀者》,“向著光亮的遠方”
2017年3月,彼時有人問杜誠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她立馬表示,想參加董卿老師的《朗讀者》節目。這個當時看來遙不可及的夢想很快就有了實現的機會。
一個月后,《朗讀者》的線下活動“朗讀亭”來到了武漢。聽到這個消息,杜誠誠別提多高興了。在排隊3個小時后,她終于夢想成真,錄制了一段來自作家劉同的《向著光亮那方》。
她說,從這段文字里仿佛看到了自己。世事變化如滄海桑田,初心猶在,依然奮勇向前。
“我不怕我偶爾會難過,因為我很清楚道路還很長;我不怕我偶爾想放棄,因為我很清楚那只是自己一時的無力。”
“我想知道你,也想知道自己,在通往未來的路途上,是否能點燃那些微光,一直向著光亮的方向前行。”
2018年年初,杜誠誠與好友海邊比Yeah。本人供圖
現在的杜誠誠,正如她的聲音一樣,從容、溫暖、美麗。
對話的最后,杜誠誠引用了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五四青年節前夕到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說的一段話,與各位青年共勉:
“青年在成長和奮斗中,會收獲成功和喜悅,也會面臨困難和壓力。要正確對待一時的成敗得失,處優而不養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順境逆境都成為人生的財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中國青年網記者 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