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評估招待費一桌千元——“四風”反彈跡象調查
新華社北京1月18日電 題:脫貧評估招待費一桌千元——“四風”反彈跡象調查
新華社記者程士華、董雪
一名參與脫貧第三方績效評估的高校教師說,該校2017年底承接了一項省級政府部門委托的第三方評估工作,在開展評估工作的4天內,鄉鎮干部不僅安排明顯超標的好酒好菜招待,還在工作日晚飯期間勸酒。粗略估計,每一桌晚飯費用超過1000元,人均百元以上,一般有四五桌。“這種吃喝和脫貧評估主題不符,讓老師學生都很有壓力。”該高校教師說,盡管師生堅決拒絕了勸酒,但是用餐標準依然嚴重超標,飯菜根本吃不完,浪費嚴重。
記者在多地調查發現,針對群眾深惡痛絕、中央明令禁止的“四風”問題,在紀檢監察部門的高壓態勢下,黨員干部“不敢”的問題已初步解決,但“不想”“不愿”的內在自覺尚未普遍形成,少數干部存在“歇歇腳”“喘口氣”的松懈思想,有著“等一等”“看一看”的觀望心態。正因如此,曾經備受公眾關注的“史上最嚴禁酒令”,在個別地區出現了反彈苗頭。
“不敢”了不等于“不想”了
記者調查發現,黨的十八大以來,紀檢監察機關持續發力加壓,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從違紀行為發生時間分布情況來看,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數量逐年遞減,“不敢為”的目標初步實現,各級黨員干部遵章守紀意識顯著增強,糾正“四風”的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
以安徽省為例。據安徽省紀委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省受處理的12009人中,違紀行為發生在2014年的3159人、2015年1980人、2016年1689人、2017年483人,整體呈現明顯下降趨勢。
據安徽省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副處級巡視專員江幫富介紹,從問題類型上看,違規公款吃喝、違規配備使用公務用車、違規公款旅游等“三公消費”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從查處情況看,一些黨員干部從政治和大局上認識作風問題還有差距,少數黨員干部在思想上還存在著僥幸心理,自身要求不嚴、貫徹落實不夠。有的黨員干部對作風建設的艱巨性、反復性、長期性認識不足。在社會生活中,仍有少數領導干部特權思想濃厚,雖然明目張膽在群眾眼皮底下得瑟的享樂奢靡風氣不常見了,但一些特權現象仍不時出現,個別干部甚至存在抵觸情緒,我行我素,頂風違紀。
“禁酒”的又喝上了
在反“四風”取得成效的同時,也有一些“四風”問題反彈跡象值得關注。以發布一年有余的“禁酒令”為例,記者在多地調查發現,與發布之初的令行禁止、雷厲風行相比,一些地方“禁酒令”落實工作開始有了松動跡象。
中央《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發布以來,各地根據地方實際,紛紛發布了不同版本、限制更嚴、操作更細的地方版“禁酒令”。2016年安徽省《省內公務活動禁止飲酒規定》規定,除外事接待和招商引資等活動外,省內公務活動一律不準飲酒,工作日午間一律不準飲酒。同時,江蘇、河南等多地也出臺規定明確要求,除外事接待和招商引資等活動外,省內公務活動一律不準飲酒,工作日午間一律不準飲酒。
2017年下半年以來,記者在多地調查發現,公務接待存在飲酒現象,而且每次公務接待用餐飲酒都有著“破例”的理由。比如,有的地方領導干部說,由于接待對象是“某某期同學”“昔日同事”“多年老友”,許久不見,需要把酒言歡,格外“破例”,以表熱情;有的是市縣政府部門接待來自省直機關部門的上級領導,“破例”喝酒,以表重視;還有的是地方舉辦重大活動或接待上級檢查,不喝酒擔心氣氛不熱鬧,直接影響工作成績,也需要格外“破例”等等,“破例”漸成“慣例”。
“反監督”手段更隱蔽了
為何公務接待“破例飲酒”屢屢出現?一名基層紀委書記告訴記者,這不僅是因為應付、敷衍的僥幸心態仍在作祟,也是因為一些躲避監督的手段正在變得更隱蔽,比如,為了避免酒水消費被發現,有的提前整箱整箱地進一批酒存起來,需要使用的時候,再拿出來使用,因此,盡管是公務接待,但是酒水消費不會在接待賬單中出現,財務報賬消費記錄中毫無破綻可尋。
在紀檢監察機關對“四風”問題加強執紀問責的高壓態勢下,公款消費出現了新的變異,個別問題還比較突出,比如公款吃喝轉為“吃老板、吃食堂”,比較明顯的特點有三種情形:轉換場所,掩人耳目;轉嫁接待,官商不清;轉移支出,化整為零。
安徽大學法學院有關專家表示,對于“四風”變種,執紀問責工作決不能“吼吼嗓子、擺擺架子、做做樣子”。考慮到“四風”問題的頑固性、反復性,糾正“四風”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要聚焦落實反“四風”工作的老問題和新動向,找準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抓早抓小、動輒則咎,探索新問題形成的規律,對癥下藥,靶向發力,部署專項治理,在節點中串點成線,在堅持深化中連線成面,一年一年接著干,持續保持正風肅紀的高壓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