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新外貿數據感受中國經濟的澎湃動力
27.79萬億元,同比增長14.2%,扭轉連續兩年下降局面
從最新外貿數據感受中國經濟的澎湃動力
光明日報記者 張翼
27.79萬億元,同比增長14.2%——1月12日,海關總署發布2017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數據。
一月十二日,江蘇連云港港集裝箱碼頭一片繁忙。新華社發(耿玉和攝)
隆冬時節,又到了上一年宏觀經濟數據集中發布的時段。新鮮出爐的外貿數據顯示,中國外貿扭轉了此前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解讀外貿數據,可以感受到中國經濟的澎湃動力。
從“世界工廠”到“全球采購中心”
2017年12月29日上午,上海港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吊起2017年第4000萬標準箱,創下全球港口集裝箱運輸史最高紀錄,成為全球首個集裝箱年吞吐量突破4000萬標準箱的港口。
煤炭、鋼鐵、木材、糧食、洗衣機、電冰箱、手機、化妝品、牛仔褲、奶粉和尿片……從大宗商品到細碎的生活用品,中國的集裝箱運輸船裝載著林林總總的商品遠航萬里,正是中國貿易和經濟活力的體現。
“2017年,世界經濟溫和復蘇,國內經濟穩中向好,推動我國外貿進出口實現了14.2%的快速增長。”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1月12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說。
“世界工廠”曾經是中國經濟最顯眼的標簽,但這一標簽正在悄然改變:2017年12月28日,彭博社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從過去的“世界工廠”變成“全球超市”,現在中國人是以自己的購買力,繼續撐起全球經濟,成為全球經濟的頂梁柱。彭博社的文章斷言——“這才是2018新年全世界最大的新聞。”
“世界工廠”變身“全球采購中心”體現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軌跡。
剛剛過去的一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不斷釋放紅利,新動能成為中國經濟平穩增長重要動力,國內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發展質量不斷提高,主要經濟指標好于預期,實體經濟經營改善帶動我國進口需求增加。
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國國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持續高于60%,消費主力軍作用明顯。我國實行了一系列擴大進口政策措施,降低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完善擴大進口的財稅金融政策,鼓勵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
2017年,我國出口15.33萬億元,增長10.8%;進口12.46萬億元,增長18.7%。出口在增長,進口增長的幅度更大。
連續數年,通過轉動力、調結構、培育競爭新優勢,中國穩居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地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中國將對世界經濟發展起到重要引領作用。
“一帶一路”倡議釋放巨大合作共贏紅利
“‘一帶一路’倡議很好,我了解。希望能給緬甸帶來更多的機遇。”這是中石油國際管道公司中緬油氣管道項目的當地員工納康的心里話,雖然說得慢一些,但納康的中文已經很標準了。
日前,記者來到緬甸曼德勒采訪,親身感受到“一帶一路”倡議在當地的影響力和熱度。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4年多以來,從中巴經濟走廊到中老、中緬經濟走廊;從比雷埃夫斯港到皎漂港;從中老鐵路、中泰鐵路建設,到亞馬爾項目的初戰告捷……一批陸、海、空和網絡各領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大項目已經落地,也激發了沿線國家的經貿活動。
“一帶一路”倡議順應了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展的愿望,沿線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共享“五通”成果。
據海關統計,2017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7.37萬億元,同比增長17.8%,高于我國整體外貿增速3.6個百分點,占我國外貿總值的26.5%,其中出口4.3萬億元,增長12.1%,進口3.07萬億元,增長26.8%。
渣打銀行近日發表的報告稱,“一帶一路”建設在過去數年中取得了巨大進展,近期發展勢頭仍然強勁。預計相關項目將在中長期為相關國家及中國帶來巨大經濟回報和發展紅利。
“我們相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將繼續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亮點和增長點。”黃頌平表示,海關將提高服務全面開放新格局的能力和水平,全方位地深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通關合作,積極推動沿線國家AEO互認;繼續優化海關監管服務,推進通關流程去繁就簡,切實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一帶一路”建設,不斷釋放合作共贏紅利,不斷匯聚吸引力凝聚力。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周曉晶指出,中國將實現“一帶一路”建設的動力轉換和提質升級,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
每天清晨四點半,恒天然新西蘭牧場的奶牛們準時“上班”產奶。通過國內的跨境電商平臺下單,只要五天,這些牛奶就將通過全程冷鏈保鮮,送上杭州市民的餐桌;沿著“數字絲路”,越來越多的“杭州制造”正走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們的生活……
“2017年我國外貿領域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方式、調結構取得積極進展,進出口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黃頌平說,“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逐漸增強,國際競爭新優勢逐漸顯現。”
從最新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中國外貿正在由大向強的路上前行:2017年,自主發展能力增強,國內產業鏈長、附加值高的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16.8%,增速高于總體進出口增速2.6個百分點;各類型企業進出口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15.3%,對我國進出口總值增長的貢獻率最高,達41.2%,外貿發展內生動力增強;區域發展更加協調。中西部外貿進出口增長21%,高于全國進出口整體增速6.8個百分點,在全國進出口中所占比重同比提升0.8個百分點;產品結構優化,部分高附加值機電產品和裝備制造產品出口保持良好增勢,出口汽車增長27.2%,計算機增長16.6%,醫療儀器及器械增長10.3%。
2018年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總體上有利條件不少,但國際環境錯綜復雜,深層次、結構性矛盾在全球范圍內仍然較為突出,可能對全球經濟復蘇與金融市場穩定造成沖擊,世界貿易復蘇之路仍將曲折;全球制造業競爭激烈程度上升,新興市場國家憑借勞動力、土地等低成本優勢,推動中低端制造業發展,對我國傳統優勢產品形成競爭,發達經濟體實施“經濟再平衡、再工業化”政策,促進部分中高端制造業回流;全球貿易保護主義仍在升溫,當前我國產品遭遇貿易救濟調查案件和金額仍處于近年來的較高水平。
“應對挑戰,促進外貿轉型升級,加快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支持新型貿易業態發展。”黃頌平預計,今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將繼續保持增長,質量效益將有所提高。
(光明日報北京1月12日電)
《光明日報》( 2018年01月13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