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數量、市場規模均居世界第一 互聯網與產業深度融合漸入佳境
題要:2017年,是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一年。在網絡購物的供應方面,生產要素出現了新的共享模式,提升了供應鏈效率;在傳統文化傳播方面,網絡技術成為有效手段;在公共服務方面,網絡數據的高效流轉,讓公共服務創新遍地開花……隨著網絡數據流量消費的不斷增長,互聯網技術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還將繼續深入——
一組數字可能令你頗為吃驚。來自工信部的數據顯示,2017年11月,我國戶均當月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創紀錄”地達到2.39G,比上年同期增長150.9%。這么多流量,都花在哪里了呢?移動支付、共享單車、互聯網理財、網絡自制綜藝、智慧交通……2017年,是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一年,數據流量消費飛速增長,使互聯網與其他產業的融合更上一層樓。2017年1月至11月,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簡稱互聯網企業)完成業務收入6409億元,同比增長20.1%。據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平介紹,目前我國網民數量和互聯網市場規模均居世界第一;全球前十大互聯網公司中,中國企業也占據四席。
網購供應“新模式”
2017年1月至11月,全國網上零售額達6.43萬億元,同比增長32.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6.2個百分點。借助生產端的變化,網絡購物的供應鏈發生了新變化,甚至推動了生產要素共享模式的出現。
“90后”江蘇女孩朱文娟畢業于服裝設計專業,她每個月都要在自己的網店里更新10款服飾,每個款式都是由群里的粉絲票選出來的,然后將這些款式發往小單快訂、定制生產的“淘工廠”生產,這種模式迅速得到了認可。東莞川盛毛織有限公司目前80%的訂單都來自朱文娟這樣的電商賣家,公司負責人李斌說,訂單生產模式的變化,讓原先一條幾十人承擔上萬件服飾生產的大流水線,轉變為現在兩三人裁制10件到20件衣服的小流水線,這一方面增加了訂單量,另一方面使得人力資源配置更加靈活充分。對朱文娟而言,這種模式不僅解決了生產供應端的難題,而且工廠的生產流程進度還能通過電商賣家后臺實時查看,實現了便捷的智能管理。
除了小電商,大店鋪也在生產端和數據端積極嘗試融合創新。“我們上線的全網顧客心聲系統,以周為單位研究消費大數據,平均每月抓取超過200萬條顧客評論,一方面分析用戶最新的喜好,研發新產品;另一方面,已上線的產品,根據消費者的反饋來調整口味。”良品鋪子高級副總裁趙剛介紹說,在過去的一年,該企業將3700萬會員信息匹配到2000多家“智慧門店”系統,通過大數據平臺實現單店單客的用戶群體精準分析與消費需求挖掘,以全渠道數字化模式形成了智慧零售的核心驅動力。
和良品鋪子一樣,從網購的消費需求,到網購消費者的消費數據,網絡購物已開始在各個環節與傳統企業融合創新。比如通過對消費者的洞察和反向定制,海爾、美的等家電巨頭不斷孵化出新品,特別是一系列針對年輕用戶的定制化新品,如一個人的洗碗機、10KG大容量洗衣機等新品深受歡迎。五芳齋等大批傳統品牌則通過打通網購平臺與后端供應鏈,實現了從包裝、食材到個性化祝福的私人定制,重構了生產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