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缺口200萬:收入不如小時工 陷入低水平死循環
幼師缺口200萬:不吃不喝也要培養11年
近日,幼教行業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根據多方統計,全國幼教師資缺口達200萬,但該職業并不因此受捧。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幼教師資已經出現“低水平死循環”的隱患苗頭。
幼教收入比不過小時工
半月談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民辦幼兒園托兒費少則三四千,多則上萬元。但教師的收入卻不高。在北京等一些大城市,民辦幼兒園教師的收入約為每月3000元至4000元,有一定名氣的民辦幼兒園教師可達到5000元,低于同城小時工35元左右一小時,也低于育兒嫂六七千元的月收入。
在教育系統內橫向比較的話,幼教收入同樣普遍偏低。東部某地一位公辦幼兒園園長告訴半月談記者,同樣歸屬一個教育部門的公辦幼兒園和公辦小學,同樣是收入經過了績效改革,兩者相差甚遠。“最近教育局發一次性績效收入,小學教師人均超過2萬元,幼兒園教師人均6000元,此外,平時每月的崗位工資比小學少10%,退休工資也要打折,幼教隊伍難免有怨言。”
在職稱評審方面,幼兒園也不占優勢。根據教育部年度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幼兒園教職工381萬人,其中園長和專任教師250萬人,73%的教師未定職級。
一位一線幼兒園教師坦言,正常的備課、上課、評價等環節本就一個不少,課題研究、寫論文等也占用大量業余時間,還要應對各級的檢查、督查,數十個探頭和近期頻發的校園事件等等讓幼教人員身心壓力巨大。
缺口200萬,“不吃不喝”也要培養11年
按照一般勞動力市場規律,緊缺則走俏。但這似乎不適用于幼教。
在近日舉行的2017年冬季長三角聯合師資招聘專場上,上海嘉定區58所幼兒園擬招聘教師281名,這個數字高過了華東師范大學和上海師范大學當地兩大師范類院校每年的學前教育畢業生總數。
上海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主任李燕說,上海每年新增近3000個學前教師崗位,應對這一需求,目前相關專業畢業生可謂杯水車薪,近年來均出現100多名畢業生引來200多家幼兒園“爭搶”的情況。“學生幾乎都被特級園和一級園錄取,幾乎來不及應對那些前來招聘的幼教機構,民辦園都從我們這招不到人。”
幼教師資缺口已成為學前教育發展的一大短板。西南大學教育政策研究所曾經對缺口做過估算,到2021年學前教育階段在園幼兒數將達到5750.82萬,需要專任教師383.39萬,保育員191.69萬,教師總需求量575.08萬。從2016年到2021年,一共需補充超300萬名教師,包括近200萬名專任教師和130萬名保育員。
按照教育部2013年發布的《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全日制幼兒園的教職工與幼兒的比例需達1∶5至1∶7。以2016年全國幼兒園教職工381.8萬、教職工幼兒比約為1∶12計算,若要達到1∶7的目標,需新增教職工248.8萬。
華東師范大學教學部教授吳遵民表示,按現在學前教育的規模,培養出這些教職工需要花11年,還不算上每年新增的需求和畢業生在其他領域就業。通俗地說,就是“不吃不喝,也要培養11年”。
“低水平死循環”趨向要警惕
部分專家認為,目前幼教師資已呈“低水平死循環”的趨勢:緊缺而無吸引力,導致不專業者濫竽充數,職業認同度越發降低,繼而導致職業更無吸引力,緊缺問題難解決。
根據教育部統計,2016年全國幼兒園教職工的學歷主要集中在專科水平,占總數的56.37%,有22.4%的教師只有高中及以下文憑。此外,全國擁有幼教資格證的在職教師占比為61%,持非幼教教師資格證的占比為17%,無證教師占比達22%,農村地區無證教師比例高達44%。
業內人士透露,由于現在大城市幼兒園師資缺乏,一些三線城市的師范學校、職業高中把三年學制縮短成兩年,第三年輸送到幼兒園頂崗實習。如果沒有帶教,這些實習生實際上就是獨立老師。實際上,他們自己才十幾歲,獨自面對幼兒時挑戰很大。
專家建議,首先通過地方將學前教育部分或整體納入義務教育等方法,確保政府投入;其次,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辦園并營造充分競爭環境,一方面適度放寬審批的硬件門檻,另一方面要加強辦學的過程監督。(半月談記者 潘旭 吳振東 趙琬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