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德國經濟增長勢頭能否持續
新華社柏林12月25日電 財經觀察:德國經濟增長勢頭能否持續
新華社記者喬繼紅
德國經濟2017年一路高歌猛進,各項數據都顯示出經濟發展的強勁勢頭:經濟增速穩定上升,失業率屢創歷史新低,制造業、建筑業等支柱產業也增長強勁。同時,盡管德國經濟總體向好,但也面臨經濟發展過熱、人口結構老齡化、基礎設施發展滯后等問題,進一步增長的勢頭面臨挑戰。
經濟過熱風險
德國最具權威性的經濟顧問委員會,即所謂的經濟“五賢人”委員會,11月向德國議會提交年度經濟評估報告,預計今明兩年德國經濟將分別增長2.0%和2.2%。
不過報告也警告說,德國多年的經濟繁榮正逐步達到極限,已超出部分經濟部門的承受能力,德國經濟發展正處于超負荷狀態。經濟發展超負荷會導致勞動力短缺,從而制約企業生產,引起交貨時間延長,并可能由此導致價格上漲,影響消費,這些都將成為經濟進一步增長的瓶頸。
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預測中心主任史蒂凡·庫斯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也指出,目前德國建筑業高度繁榮,房價可能偏高10%到20%;制造業也遠高于正常水平;企業填補職位空缺的時間不斷拉長,這些現象都顯示經濟發展過熱。
衡量德國勞動力需求的指數在10月升至2005年有此數據以來的最高值,顯示勞工短缺問題日益突出,尤其在蓬勃發展的建筑業。有研究結果表明,近五分之一的建筑企業存在不同程度的勞動力短缺情況。
但對經濟過熱,也有爭議。經濟“五賢人”之一的彼得·伯峰格說,經濟過熱的風險被夸大了,因為德國信貸增速平穩,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很低。
人口結構老齡化
庫斯說,未來老齡化、出生率低等人口因素將成為制約德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鑒于當前的人口狀況,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未來10年德國經濟增速將不斷降低。”
數據顯示,德國育齡婦女的生育率低于維持穩定人口結構所需的數值。經濟學家指出,盡管近年來外來移民人口大量增加,德國人口減少趨勢有所緩解,但2020年以后30歲至35歲年齡段的婦女數量預計會大幅減少,屆時出生率將降到歷史低點。
與此同時,老齡化趨勢也不斷加劇。德國政府預計,到2035年,德國超過65歲的人口將達到2300萬;到2050年,人口平均年齡將由2017年的46歲升至51.6歲。
人口結構老齡化引發廣泛擔憂:德國社會將很快沒有足夠勞動人口來維持不斷增長的養老金需求。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如果德國不積極采取措施,到2030年,工作人口與退休人口的比例將為2:1,即兩個上班族就要供養一位退休者。
基礎設施發展滯后
根據德國復興銀行的數據,德國城鎮和農村地區存在1260億歐元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缺口,其中包括340億歐元的道路投資缺口和330億歐元的學校投資缺口。
分析人士認為,德國多年奉行的嚴苛財政紀律,追求沒有赤字的平衡財政預算,推動德國財政盈余屢創紀錄,但卻大幅限制了政府支出,制約了德國基礎設施發展,從而成為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多特蒙德工業大學經濟學教授沃爾夫岡·許內曼說,德國基礎設施發展相對滯后,尤其是數字化基礎設施問題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日益凸顯。他建議政府增加投資以改善網絡、電信等基礎設施,尤其在農村地區。
外部風險因素增多
除了內部因素,德國經濟發展也面臨外部風險。庫斯認為,德國經濟發展短期內面臨外部政治風險上升。
英國“脫歐”帶來的不確定性上升。庫斯認為,“硬脫歐”風險應引起德國經濟界重視。經濟“五賢人”委員會認為,英國“脫歐”一旦不可避免,就需要相關協議盡量減少歐英雙方的損失。
此外,美國偏向保護主義的外貿政策也對德國經濟構成風險。美國是德國重要的貿易伙伴,“美國優先”政策讓美國貿易政策全面收縮,導致德國對美國的鋼鐵出口量大跌。柏林世界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部主任克里斯蒂安·德雷格認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加息和“縮表”等收緊貨幣政策的舉措,也將給包括德國在內的世界經濟帶來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