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朝:深山“女漢子”下崗9年干了1件大事
央視網消息:2008年,在經歷了下崗的陣痛后,王飛朝決定開辦一家自己的養牛場。
當時的王飛朝年僅42歲,經過長時間的市場考察和養殖技術的學習,再加上當地婦聯的幫助,2009年的2月,王飛朝的肉牛養殖基地建成了。基地位于廣西省上思縣昌墩農場三隊,占地面積40畝。
養殖場采用無公害飼養管理和立體養殖技術科學飼養,養殖水平不斷提高。為節約成本,養殖場自種牧草,并利用上思縣56萬畝甘蔗種植的有利條件,對甘蔗尾葉進行加工利用,滿足了肉牛的草料需求。
然而,養殖基地也并非總是一帆風順。2009年9月,因為資金周轉問題,王飛朝沒錢購買精飼料,50多頭肉牛只能喂青草,肉牛不長膘,養殖規模上不來。好在當地婦聯及時相助,王飛朝拿到了20萬元貼息貸款,這才解了燃眉之急。
在飼養肉牛過程中,王飛朝帶領5名技術人員和3名管理人員勤于思考、善于學習、不斷總結養殖經驗,練就精湛的養殖技術,走出了一條小飼養大產業的致富之路。她以肉牛養殖場為平臺,大力推廣優質肉牛生態養殖技術,提高了現代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
到2013年初,王飛朝的養殖基地已累計完成投資300萬元,與基地合作的農戶有300多戶,年出欄優質肉牛500多頭,年產鮮牛肉1.05萬斤,銷售額400多萬元,基地年純收入50多萬元,合作養殖的農戶每頭牛可獲純利3000多元。
富起來的王飛朝不忘肩上責任,毫無保留地將養殖技術傳授給鄉親們,對她們進行技術培訓,幫助解決獸醫防病治病技術難題,帶領鄉親們走上了產業發展之路。她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擴大養殖規模,通過免費送牛種苗、送技術,提供就業等方式,帶動了上思縣思陽、叫安、華蘭、公正等鄉鎮的婦女群眾發展綠色生態養殖,規模覆蓋8個鄉鎮300多個農戶。
王飛朝做過一個統計,一個農戶養10頭牛仔就能實現7萬的年收入。她的無私推動了當地綠色生態養殖業的發展,就連南寧、寧明、扶綏、貴港等地的農戶也慕名到她的基地購買牛仔。
如今,51歲的王飛朝在自己的新天地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未來,她計劃擴大肉牛養殖規模,利用“農家課堂”這一平臺,對群眾進行科技養殖培訓,讓更多的人能用技能改變命運。(材料來源:新華網 廣西日報/廣西新聞網 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