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婆婆”的故事:扶危濟困要愛心更要保障
連日來,“口袋婆婆”蔣貴英的故事牽動了無數網友的心。從中,可以讀出一位81歲耄耋老人靠拾荒撐起一個家庭的含辛茹苦,也能感受到一座城市用愛心溫暖人心的凡人善舉。
一點愛的燭火,可以溫暖一個角落;一個好的制度,卻可以惠及一片人群。按照脫貧攻堅“五個一批”工程的要求,蔣貴英老人一家屬于社會保障兜底的典型對象。但由于長期在外,老家的幫扶“遠水解不了近渴”,老人又不具備享受當地相關保障的條件,就處在了救助體系“兩不管”地帶。今天,“弱有所扶”首次寫進了黨的十九大報告。讓“口袋婆婆”得到幫扶救濟,社會的公益愛心不能缺席,政府的保障舉措更不能缺位。
“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進入脫貧攻堅后半程,建設一個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勢在必行。只有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更精準更全面地補齊制度短板,才能讓困難群眾的冬天不再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