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暢談中美文化交流四個“大有可為”
中新社記者 張朔
“洛杉磯是美國乃至世界文化創意產業最發達地區之一,也是美國面向中國的重要門戶,在中美文化交流領域具有獨特優勢。”
12月3日,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文化參贊古今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回顧2017年中美文化交流積極態勢,暢談今后中美文化交流四個“大有可為”。
其一,平臺建設大有可為。
“根據習近平主席和特朗普總統海湖莊園會晤共識,首輪中美社會和人文對話9月在華盛頓舉行并通過行動計劃。這份計劃有三項文化交流活動在南加州舉行,分別是頤和園文物精選展、亨廷頓圖書館慶中秋活動和‘天下華燈’中國燈展。”
古今說,這次文物展是頤和園館藏文物首次登陸美國,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亨廷頓圖書館擁有美西最大的中國古典園林“流芳園”,中秋慶祝活動已成當地品牌文化項目,深受美國民眾歡迎。
“中美社會和人文對話是兩國領導人為中美文化交流搭建的最新的高端平臺,對中美文化交流有重要指導意義,我們一定要落實好行動計劃。”古今說,此外,洛杉磯從政府到民間都對中美文化交流有強烈需求,我們要積極推動政府部門、文化機構、文化企業等各個層級之間交流機制化建設,創新交流理念和方式,搭建更多平臺,讓中美文化交流的舞臺更加絢麗多彩。
其二,文化產業和文化貿易大有可為。
“中國已確立2020年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目標,現在距目標實現還有短短兩年多時間。”
古今說,美國文化產業早已是支柱產業,占GDP的1/3左右。洛杉磯作為世界文化產業高地,在國際化運作方面有很多經驗值得學習,有很多文化貿易平臺值得參與。
“如每年1月洛杉磯藝術品博覽會,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和上海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組團參會并開設博覽會唯一國家展區。這里不僅成為中國藝術品登陸北美的橋頭堡,更是中國藝術品試水國際市場的寶地。”
古今說,類似機會在洛杉磯有很多,特別是中美影視交流與合作方面,以好萊塢為代表的影視娛樂業在世界市場獨占鰲頭。我們愿繼續為中國文化產業牽線搭橋,利用洛杉磯的高地優勢,助中國文化產品走向世界。
其三,思想交流大有可為。
“中美建交38年了,相互了解已達到一定程度。現在,一些機構做文化交流時依然停留在展示層面,這遠遠不夠,應加強更富思想性的深層次溝通。”
古今說,著名學者王蒙去年到洛杉磯以《中華文明基因》為題發表演講,并同南加州大學美中學院院長杜克雷進行對話。不少平時很難請到的美方人士當天自發申請入場券來現場,《洛杉磯時報》也罕見地對兩位學者有關中美文化差異的思想碰撞進行專題報道。
“美國人有很強的好奇心和研究精神,對高水平、深層次思想交流很感興趣。”古今說,“我們應鼓勵更多文化學者走上美國主流平臺,哪怕思想上存在較大差異,也有益于加強相互理解。本領區高校和研究機構林立,漢學學者、智庫人才眾多,思想層面交流潛力很大”。
其四,青少年交往大有可為。
“了解中國文化,要從美國娃娃抓起。”古今指出,大多數中國孩子從小就學英語,對美國了解多。相比之下,美國孩子對中國了解少。這種不平衡現象不利于中美之間“可持續的相互理解”。
去年,北京中學生藝術團來洛杉磯同美國高中生共慶春節,氣氛十分融洽,大多數美國學生是第一次看中國同齡人的演出。2018年春節,我們將再次促成北京中學生在洛杉磯和圣地亞哥同美國學生一起舉辦4場演出。
“這只是我們所做工作的一個縮影。今后,我們一方面要促成更多美國青少年去中國走一走看一看,一方面要更多把中國文化送進美國校園,培養美國孩子對中國文化的喜愛。隨著孩子們的成長,這種好感會加速度發展,為中美關系未來奠定堅固而友好的基礎。”古今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