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重視公眾意見值得歡迎
北京個別鎮村在推進安全檢查和整頓時以簡單粗暴方式驅趕住戶,激起輿論強烈反彈。北京市安委會27日表示已下發通知要求糾正,清理工作的改進的確已經發生。這一切顯示,民間的意見受到了重視。
“11·18”大火震動了北京市,隨后開展對安全隱患的地毯式排查、整治,無疑是負責任的表現。這樣的清理工作通常面臨很高難度,一些基層政府和組織急于求成,忽略了群眾另一面的權利,招來了批評。這件事反映了群眾不同要求之間的矛盾,也是新時代對政府把工作全面做好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寫照。
治理好北京這樣的超大城市,在城市發展水平升級的同時實現治理水平的升級,是一項艱巨的使命。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其實又是中國最多元的城市之一。這里外來人口很多,他們的經濟及文化訴求有很大差異,而且北京還是中國最活躍知識分子云集的城市,大家對北京該如何治理,什么樣的北京才叫“好”,就存在各種看法。
不同意見會在各種機緣中得到釋放,產生它們的各自影響,這是北京城市生活在思想文化層面的“市井形態”。
有人說,刪帖都把意見刪光了,哪還有不同意見。這是氣話。當一件事情成為焦點時,感興趣的人很容易了解到各種意見。像在這次圍繞大排查的爭論中,批評聲音通過互聯網表達得相當充分和活躍,人們都很容易接觸到它們,相信北京市的官員們就更了解它們了,而且那些批評顯然產生了影響。
沒有一個地方的工作會是完美無缺的。在互聯網時代,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形態也在發生嬗變,產生效果的過程與過去有所不同。重要的是,通過爭論和摩擦,合力推動城市動態中的前進與和諧。
一場大火燒出北京市消除城市安全隱患的決心,一些批評聲給這個決心附加上耐心和清醒,盡管推力來自不同方向,但這一切共同構成了北京的活力與彈性。我們希望,所有各方都從積極的角度審視這場不同意見的碰撞,推動北京社會進一步加深對包容精神的理解。
到這個時間點上,民間反對不顧住戶利益的強拆,這一態度已表達得十分清晰,基層緩和拆遷速度,反映出政府對民間這一態度的接納。接下來我們認為,應當避免摩擦的出格、走偏,使事情出現新的復雜化。
誰都不應對迄今為止的摩擦上綱上線,不應當用拔高定性來指導下一步的做法。各方的這種克制會有利于保持北京今后面對各種爭議時的彈性。
中國是超大社會,有自成一統的政治體制,同時又對外開放,使用與西方相類似的社會交流和治理工具。如何不斷完善我們社會解決分歧的治理體系,這是長期挑戰。我們衷心希望,每一次對分歧的解決都有助于為這個體系的完善加分。
政府與意見人士的互動需要不斷增加強度和彼此之間的承受力,這是一個很不容易的過程,雙方都應做出努力。由于有內部和外部諸多因素的影響以及歷史記憶的復雜干擾,對這種互動形成完整客觀的認識不是很容易的事,對每一點正面經驗的積累,我們都需珍惜。
北京是中國的“首善之區”,整個北京社會尤其應當是面對難題和爭議時的榜樣。這一次的分歧發酵了出來,又能較快緩和下去,這是令人鼓舞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