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啟動新一代中子科學設施 躋身該領域強國之列
參考消息網11月17日報道 外媒稱,中國正在加快運行下一代中子發生器,并將很快在那里開展實驗,這使得中國躋身少數幾個擁有用于研究物質結構的強脈沖中子束流發生裝置的國家行列。
據美國《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11月15日援引英國《自然》周刊報道,位于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是一個投資約22億元的科研中心,它將使越來越多的中國頂尖物理學家、材料科學家以及他們的國際合作者得以在多個物理和工程領域參與競爭,設計者還希望這一裝置能夠催生從電池和橋梁到飛機引擎和癌癥療法在內的各種商業產品和技術應用。
參與規劃該裝置的香港城市大學物理學家王循理說:“這不僅是中國科學家向前邁出的一大步,也是國際科學界的重大事件。”
報道稱,散裂中子源通過用質子束流撞擊金屬靶——中國散裂中子源使用的是鎢——來產生中子,與其他使用核反應堆產生中子束的方法相比,它更加經濟也更加安全。由于中子不帶電,它們比其他探測工具更容易穿透物質,對氫等輕元素也更敏感,使之能夠用于評估燃料電池的備選材料,目前此類設施只存在于英國、美國、日本和瑞士,而瑞典的一座類似設施正處于建設中。
位于日本東海村的日本質子加速器研究機構的中子源專家前川藤夫說,雖然中國散裂中子源產生的中子強度要低于其他散裂中子源——意味著實驗需要更長的時間——但計劃中的設備升級將使它達到與其他裝置相同的水平。而且,他指出,由于中子源的稀缺性,“世界各地的用戶永遠歡迎新的中子源”。
中國散裂中子源將能容納20條光束線,從而能夠為20臺儀器提供支持,首批建設的3臺譜儀已于11月1日開始進行初期測試。中國散裂中子源中子科學部主任王芳衛說:“中子如期到達樣品。”雖然調試可能還需要數年時間,但他預計到2017年底,這些儀器將完成校準并做好進行初步實驗的準備。
中國物理學家迫切希望利用這臺裝置來分析材料的內部磁性,而中國在這一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王循理說,數臺計劃建設的譜儀使科學家有機會走到一些領域的最前沿,比如斯格明子——磁性材料中的渦旋狀激發——物理學和高溫超導性。王循理說:“有一大批處于自己事業初期和中期的科學家渴望利用這一裝置來研究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