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職做淘寶12年賣家:“雙11”讓小商家有點尷尬
江湖草莽時代漸遠,耕耘淘寶12年的賣家說——
“雙11”讓小商家有點尷尬
從大二學生時代算起,鄭笑凡已在淘寶平臺上駐守了12年。伴隨著淘寶平臺一路從小到大,她的護膚品店鋪也從千千萬萬個小商鋪中脫穎而出,成長為有些規(guī)模的淘寶旺鋪。而已經(jīng)歷過多年“雙11”的她認為,“雙11”讓小商家陷入一種尷尬。
畢業(yè)后 專職做淘寶12年
對于一年一度的“雙11”,鄭笑凡并沒有太多興奮,如同往常,她隔兩三天才到郊區(qū)的辦公室轉(zhuǎn)轉(zhuǎn),看看店鋪運營情況。鄭笑凡的淘寶店叫“三金冠巫婆大大的美膚沙龍”。
從2005年開店算起,鄭笑凡的店鋪至今已經(jīng)營12年。當時,電商對很多人而言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概念,淘寶也僅是一個成立兩年的小平臺。
鄭笑凡那年還在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讀大二,由于喜歡買東西,就注冊了一個淘寶賬戶,同時也把閑置的東西拿到淘寶上賣。之后,她又做起了賺價差的護膚品代發(fā),半年多時間賺了一萬多元錢,攢下幾十個客戶。大學畢業(yè)前夕,鄭笑凡決定把淘寶當成自己的第一份職業(yè)。
于是,她拉上自己的男友(現(xiàn)在的丈夫)、一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畢業(yè)生一起專職在淘寶上開起了“夫妻店”。
剛畢業(yè)那兩三年生意清淡,一個客服都沒有,每天24小時就是賣貨,跟顧客聊旺旺。由于店鋪全靠倆人打理,客服、進貨、理貨、發(fā)貨,每天忙到大半夜,有時連飯都沒空吃。后來生意越滾越大,好時每天有幾百單。
2011年,兩人決定雇人,把自己從繁瑣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同時租庫房,引入流程化管理,店鋪變得越來越正規(guī)。生意最好時,光運營的員工就有20人。
平臺正規(guī)化 小商戶需改變
淘寶成為一種“現(xiàn)象級”平臺的背后,是因為其聚集起了成千上萬的大小商家。而與此同時,假貨泛濫也成為淘寶難以抹去的標簽。
在鄭笑凡的印象中,大約從2013年、2014年開始,明顯感到淘寶抓產(chǎn)品和店鋪的正規(guī)化,一些店鋪隨之關(guān)張。2015年開始,為了推進正規(guī)化,平臺甚至有點“刁難人”的意思,進而出現(xiàn)了更多的關(guān)店。
在她看來,這在情理之中。因為與天貓店相比,像這種個人小商家,平臺是不能強制收費的,能給阿里巴巴帶來的收益不多。此外,淘寶平臺有假貨存在是難以回避的。
于是,很多賣家就陸續(xù)從淘寶上消失了。有些人轉(zhuǎn)型,拿著賺到的錢去做別的生意了;有的人覺得賺夠了,就不做了;還有些人生意越來越差,就接著去上班了。
也就是這三四年,鄭笑凡的產(chǎn)品全部取得品牌授權(quán),讓店鋪正規(guī)化。“不可能老賺擦邊球的錢,早晚得正規(guī)起來。”
套路深 “雙11”漸成雞肋
領(lǐng)紅包、紅包膨脹、翻倍、滿減、跨店減……“雙11”這段日子,“剁手黨”們紛紛感慨,商家套路越來越深。
鄭笑凡記得,2009年,“雙11”還是個非常小型的活動,大概只有二三十家天貓店參與,但特別實在。“剛開始前兩年,好像都是直接打五折,沒有任何貓兒膩,也不需要你去計算,到點了,拍下來就完事兒。”
“如今完全變味兒了。”她覺得需要無數(shù)個步驟搶紅包,還要轉(zhuǎn)發(fā)朋友圈,有點強行社交的意思,最終算來算去,也沒便宜幾塊錢,但捆綁消費了很多不需要的東西。
“可能沒有商家愿意搞這種活動。”在她看來,現(xiàn)在一到10月20日左右,很多天貓店的商品就不能賣了,只能交訂金,等到“雙11”零點開場,也就是說,這20天的生意,在為那一天準備。而對鄭笑凡這種淘寶小商家來說,“雙11”前沒有被強制參加,卻面臨著流量可能被截的局面,如按照品名搜索,很可能會搜不到,店鋪交易量也會大受影響。
她認為,“雙11”讓小商家陷入一種尷尬。本報記者 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