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領導地位”到“建設性角色”,美在亞洲定位出現巨大變化?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14日結束了亞洲五國之旅,盡管特朗普在12天的超長訪問中受到的禮遇比在國內“舒服得多”,訪問也取得了不少務實的成果,但美國媒體卻“一如既往”地沿襲往日的論調,對特朗普這次亞洲之旅報以尖酸的批評和刻薄的諷刺。《紐約時報》等媒體則擔憂特朗普正在幫助中國站到國際舞臺的中央。不過,對于美國媒體表現出的失落,德國新聞電視臺14日勸告稱,無論如何,西方應該接受事實,世界秩序已不再僅僅由西方主導。
“雖然人們對特朗普的亞洲政策仍感到困惑,但實際上該地區總體反應是特朗普亞洲之行比預期的要好”。英國《衛報》稱,在韓國,人們原本擔心特朗普與金正恩之間的爭吵在他到達韓國時可能會導致“敵對情緒急劇爆發”,然而這種情況并沒有發生。報道稱,總體上特朗普的調門比預期的更加審慎。很多觀察家說,從地區安全的角度來看,特朗普的亞洲之行是相對成功的。
“東盟歡迎美國延續與本地區的關系,并繼續扮演‘建設性角色’”。新加坡總理李顯龍13日在東盟-美國峰會上這樣表示。2016年,李顯龍訪美時曾表示希望美國“繼續維持在亞太不可或缺的領導地位”。有分析認為,從“領導地位”到“建設性角色”的轉變,不難看出即便是新加坡這樣的亞洲盟友對美國在亞洲定位也出現了巨大變化。
對于西方媒體表現出來的失落,德國新聞電視臺14日稱,在西方看來,特朗普此次亞洲之行是不成功的,因為他放棄了傳統的人權、民主等外交戰略,而是以交易為標準。但對特朗普政府及亞洲國家來說,特朗普注重務實外交,直率的性格獲得贊許。文章還勸告,無論如何,西方應該接受事實,世界秩序已不再僅僅由西方主導。
【環球時報駐美國、日本、德國、加拿大記者 李勇 李珍 青木 陶短房 陳一 王偉 柳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