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霧霾世人揪心 印媒呼吁借鑒中國經驗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被厚重霧霾包裹的城市變成“毒氣室”,PM 2.5濃度一度超過驚人的1000微克/立方米,數萬所學校關閉,交通事故率和醫院就診人數飆升……這令人窒息的一幕正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帶上演,它再次警醒世界,破壞環境將付出沉重代價。類似的遭遇,不一樣的應對。面對印度政府部門在大霧霾面前的猶豫、遲疑、推諉,不少印度媒體將目光投向同樣不時遭受霧霾之苦的中國,并發出類似“北京可以下定決心控制污染,新德里為何不可”的感慨。別人可以羨慕,我們沒有本錢自滿。要讓“霧霾君滾蛋”,中國同樣任重道遠。
無能為力的局面下,不少印度媒體將目光投向中國,希望印度當局學習借鑒中國治理污染的決心!队《冉掏綀蟆9日在社論中稱,冷漠無為,讓民眾呼吸有毒空氣的政府是無良政府。為減少PM2.5,中國的城市采取了許多措施。只有對這場危機做出堅定的回應,德里才能扔掉“這個星球上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的標簽。
《印度斯坦時報》題為“來自中國的污染建議:減少燃燒化石燃料”的文章稱,德里指責旁遮普和哈里亞納邦作物焚燒是目前嚴重污染的原因,但北京周邊有所謂的“工業銹帶”。在北京周邊,天津、河北、河南、山西、山東和內蒙古等六個鄰近省份有許許多多的工廠。為治理污染,中國采取了許多措施,控制污染的行動正在逐步推進。
“如果北京可以宣布衛生緊急狀態控制污染,德里為何不可?”印度“News18”網站稱,北京居民呼吸的空氣還不夠干凈,但已足以讓我們羞愧。他們做了什么我們不能做的事?文章隨后介紹了中國“對污染宣戰”的大量措施,并稱,對德里來說,霧霾和污染已成為家常便飯,“但我們顯然不認為需要去采取行動”。
雖然成為別人眼中學習的榜樣,但中國顯然沒到可以滿足、松懈的時候,因為我們面臨的污染形勢依然嚴峻。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在大氣環境方面“欠賬太多”,“正在還賬”,仍然任重道遠。中國大氣環境治理處在一個“負重前行”的爬坡期,不能有任何松懈。
彭應登表示,中國和印度社會結構有差異,印度并不一定能學得來“中國模式”。中國治理霧霾的最大特點之一是政府主導、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和社會共同參與。這種模式依靠的是中國政府能夠主導大氣污染治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這是中國的體制優勢,而印度的政府管理體制、企業和社會的互動效率是不如中國的。
【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周良臣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魏輝 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