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詹文) 這里是兩岸經貿合作最緊密區域;這里是兩岸直接往來最便捷通道;這里是兩岸文化交流最活躍平臺;這里是兩岸同胞融合最溫馨家園——這里是廈門,大陸距臺灣最近的城市。
正因這一特殊的地理條件,中共中央決定在廈門建立經濟特區,目標十分明確——為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作出特殊貢獻。
廈臺民間交流交往就從來沒有停止過,經濟特區成立以來,廈門在推動兩岸交流中先行先試,開創了許多個全國第一,取得矚目成績。
黨的十八大以來,廈門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和中央對臺工作大政方針,先行先試,全面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開展兩岸同胞經濟、社會、文化、區域、青年等融合發展的積極探索和實踐,努力構筑兩岸交流合作的“四最”先行區,當好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窗口”“試驗田”和“排頭兵”,為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廈門市委、市政府不僅把對臺工作作為自己的使命擔當,更帶領全市人民一起,共同推動兩岸同胞融合發展,用行動詮釋兩岸是割舍不斷的命運共同體的歷史與現實。“廈門已經形成了全民全社會一起來做對臺工作的良好氛圍,始終用心、用情、用誠推動與臺灣各領域的交流合作,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市臺辦主任黃河明說。
未來,廈門市將積極應對兩岸關系發展的新形勢,進一步增強使命擔當、責任擔當,充分發揮對臺戰略支點作用,以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為主線,推動兩岸產業融合、廈金共同生活圈、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和基層交流等工作,深入實施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和同胞融合行動計劃,全力打造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廈門模式和廈門經驗,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貢獻。
社會融合
兩岸同胞融合
最溫馨家園
“兩岸一家親,同胞融合情”的生動實踐,每天都在這座城市進行。
海滄青礁村主任助理李佩珍是臺胞,她發揮規劃師特長,幫村民改造美麗庭院,為社區建設出謀劃策,帶動臺胞前來創業。來廈門20多年的臺胞熊麒,被選為興隆社區主任助理,參與社區治理。在廈門,同胞融合行動富有成效,他們或參與精神文明建設,或為家園建設添磚加瓦,成為臺胞融入社區的典范。
率先推選臺商臺胞擔任市政協委員,率先聘任臺商臺胞擔任小區業委會主任和社區居民大學校長,聘請臺胞擔任人民陪審員、檢察聯絡員、臺籍被告人緩刑考察員和涉臺案件執行監督員,率先形成涉臺司法服務“一條龍”機制,率先開展臺胞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試點,特聘臺灣專家專業人才上百人……作為最早出臺《臺灣同胞投資保障條例》的城市,廈門在打造兩岸同胞融合溫馨家園方面開創了許多先河。
廈門首個對臺服務示范社區、居住有300多位臺胞的興隆社區,成立全市首個社區發展理事會,成立為居民提供服務、共建兩岸融合的溫暖之家。為借鑒臺灣社區管理經驗、更好地服務臺胞,全市38個街鎮與臺灣鄉鎮實現全對接。廈門的居委會負責人與臺灣的村里長交流社區管理、節能環保、養老助殘等方面的實務經驗,成為推進兩岸社會融合的有益探索。
廈門從上至下的真情善意,使逾12萬名臺胞迅速融入這片鄉情味特別濃郁的土地,創業打拼,工作學習,享受生活。據不完全統計,臺灣同胞在廈門買房27000多套。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