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澳門9月13日電(記者王晨曦胡瑤)每個周一的早上8點,澳門的很多中小學都會舉行莊嚴的升國旗儀式。澳門青少年對國歌、國旗、國徽的認知,已經作為愛國愛澳的重要部分在澳門扎下根來。
位于澳門半島俾利喇街的鏡平學校更是把升國旗儀式自新中國成立開始一直堅持到現在。五星紅旗從學校樓頂平臺徐徐升起,《義勇軍進行曲》響徹天空,鏡平學校的師生們注視著國旗,伴著旋律合唱國歌。
9月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規范了國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并納入中小學教育。
“這幾年我們都把國旗、國徽和國歌作為鏡平學校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去年我們做了改進,升國旗不僅奏國歌,還要求全校師生唱國歌。”鏡平學校校長黎世祺說。
鏡平學校不僅通過升旗儀式對學生進行國歌教育,還專門在音樂課上進行教唱。此外,學校還通過國情課、國情知識競賽等方式進行綜合教育,讓師生進一步加深對國家的認識與認同。
“現在,每周升旗、畢業典禮、校慶等場合,師生們一起唱國歌,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黎世祺補充道。
澳門特區政府自成立以來就高度重視培養學生愛國愛澳的家國情懷,提升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教育暨青年局2000年編輯出版了《國旗、國徽、國歌、區旗、區徽》教材,并附光盤資料,提供給所有學校使用。
教育暨青年局局長梁勵介紹說,澳門現行的行政法規《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規定,小學、初中及高中教育階段均須開設“品德與公民”課程。該科的“基本學力要求”明確規定,所有本地學制學校的學生在小學階段就須“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理解其基本含義,會唱國歌”。
其中,小學《品德與公民》教材在二年級以“我是中國人”為單元課題,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知道澳門是國家的一部分,加強學生對中國公民的身份認同,讓學生認識國旗、國徽和國歌,理解其作為國家的標志和象征,培養學生熱愛國家的情感。
澳門中華教育會副會長李沛霖表示,澳門同胞對國歌一直都非常尊重,回歸前是這樣,回歸后更是這樣。國歌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承載著澳門同胞的愛國情懷,可以通過國歌的歌詞,增強憂患意識,也鼓勵大家奮勇前行。每當國歌奏起、大家唱起的時候,都非常自覺、非常莊嚴地對待這個場合。
“國旗法與國徽法已經引入澳門基本法附件三。長期以來,我們有相關的教育,有對中華民族精神的感同身受,國歌法一定會獲得澳門同胞的支持和擁護。”李沛霖說。
家住一所中學附近的梁小姐則對國歌有更新的認識:“前段時間澳門受了風災,解放軍駐澳門部隊都來幫我們抗災。現在每次聽到學校奏唱國歌,真的感覺國家就在背后撐我們一樣。”
[責任編輯:扶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