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年(前排中)與學生外出徒步(資料圖)
央廣網北京7月17日消息(記者劉柏煊)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2017年1月8日,我國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吉林大學教授黃大年,因病醫治無效在長春逝世。他的事跡經媒體報道后,引發強烈反響,大家都為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赤子情懷所感動。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偶然通過他周圍人的手機,看到了黃大年的微信。他生前留下的一百多條朋友圈,定格了他在回國7年里的所思所想所感。日常的點點滴滴,是如何濃縮了他純粹質樸的內心獨白,折射著他的愛國情懷?經過當事人的許可,我們選取了部分朋友圈內容。
2013年12月24日晚上9點52分。
“4年前的平安夜,我在同一時刻輕輕的從劍橋徹底歸來了。也巧了,此后4年幾乎都是一個人異地度過這熟悉了近二十年的夜晚,因為老趕上出差……”
平安夜對于黃大年而言,一直都有著特殊的意義。2009年的平安夜,他放棄了在英國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踏上了回國的航班。
吉林大學黨委統戰部副部長任波對黃大年的回國曾經感到不解:“我說大年老師,你為什么在這時候選擇回國,而且是回到我們東北這地方?他非常鄭重地跟我說,很多人都選擇等年老體弱了落葉歸根,像我這樣的科學家,應該在果實累累的時候回來,更有價值!
2016年2月22日晚上11點24分。
“……沒人強迫,只是自找,總想干完拉倒,結果沒完沒了,公事家事總難兩全。忽見,正下瑞雪,空氣清新,一幅月下銀霜自然美景,讓人在空曠的停車場上心曠神怡,不忍離去!
那天剛好是元宵節。當黃大年走出學院大門時,辦公樓里早已空無一人,地上是厚厚的白雪,身后是一輪明月。工作到深夜,在歸國的7年里,是他的家常便飯。起初,這讓樓下看門值夜的師傅們多有抱怨,但后來,他們開始慢慢習慣,并對這個晚歸的身影充滿敬意。看門師傅龐春江回憶,“黃大年總是比較晚走,都在一兩點鐘。幾乎差不多是三四天一回。見面都打招呼,有時點點頭,有時說師傅們好,他走完了之后就告訴師傅們辛苦了!
2016年9月10日晚上10點09分。
“……可憐老妻一再孤獨守家,周末、節日加平時,空守還空守,秋去冬來,在掛念中麻木,在空守中老去……我6年前安慰她,再有一年就忙完,再有一年就是劍橋的生活節奏。一年又一年,一年比一年忙……”
這是黃大年生前的最后一個教師節,他原本計劃當晚從北京趕回長春陪夫人過周末,但因為工作安排臨時有變,無奈之下,他只好取消了回長春的機票,再次與夫人爽約。科研團隊成員、學生馬國慶說,往日里,師母張老師對黃大年常心疼地嘮叨,“張老師平常來了,有時就會生氣,說‘這一天你也不回家,你瞅瞅你這個小老頭,給你點水果’,然后黃老師不吃,張老師說‘不行,等你吃完了我再走’,就這樣,黃老師吃完了她才走!
可能很多人會誤解,黃大年只知工作,不懂生活。其實在朋友圈里,黃大年的興趣愛好頗為豐富。2016年7月11日,作為一名曼聯球迷,他熬夜看歐洲杯,為葡萄牙隊奪冠歡呼。
“世界第一運動的當今領旗人C羅7號會用倒下時的英雄悲壯向你表明:如何才能從青澀少年走向成熟并成為領袖;如何才能從恩師、摯友甚至對手那獲得前進的力量……”
他還是攝影發燒友,曾經在朋友圈中用照片記錄生活,“今天下午從地質宮5樓辦公室窗外看到的景象,用相機抓拍:晴空萬里,烏云突襲,雷雨交加,雨過天晴,可惜又到黃昏!
黃大年喜歡唱歌,甚至可以說是“麥霸”。當年,他就是靠一首《愛在深秋》俘獲了妻子的芳心。
“在美國達拉斯倒時差,早醒聽到《愛在深秋》,一首大學時代喜歡的歌,84年十大中文金曲。當時年輕帥氣的譚詠麟唱到……”
2016年12月13日晚上7點59分。
“人生的戰場無所不在,很難說哪個最重要。無論什么樣的戰斗都有一個共性——大戰前夕最寂靜,靜得像平安夜……事業重要,生活和家庭同樣重要,但健康更重要。”
這段文字,是黃大年生前的最后一條朋友圈,當時距離第二天的手術開始已經不足24小時,他即將踏上生死未卜的“戰場”。
然而,就在手術前一天的下午,他還偷偷地從醫院跑回辦公室,向助手和學生們交代工作、處理郵件。吉林大學黨委統戰部副部長任波回憶:“后來我們就說你趕緊回醫院,他說不行,我有好多工作還沒有忙完。然后我們就說我們大家幫你一起干,他說不行,你們任何人都不要動,因為動完之后,我出院以后我就找不到我的東西!
黃大年最終沒有等到出院那一天。2017年1月8日,在與術后并發癥的戰斗中,58歲的他沒能勝出。后事沒有安排,對家人沒有遺言,黃大年走得突然,帶著對家人的不舍,帶著對科研的遺憾,帶著對祖國的眷戀。
黃大年的偶像是“兩彈元勛”鄧稼先,他曾在朋友圈轉發關于鄧稼先的緬懷文章時以寥寥數筆記錄感慨,其實,這既是對前輩的致敬,又何嘗不是對自己人生的激勵與總結。
“看到他,你會知道怎樣才能一生無悔,什么才能稱之為中國脊梁。當你面臨同樣選擇時,你是否會像他那樣,義無反顧?”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