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歷史進程看中國道路的獨特性(人民要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簡稱中國道路),是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與時代特征相結合的過程中形成的。這條道路來之不易。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獨特的歷史命運、文化傳統和基本國情,注定中國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進而造就了中國道路鮮明的獨特性。從歷史進程看中國道路的獨特性,對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改革開放30多年:實現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場偉大變革。在這一偉大變革中,中國共產黨人最獨特的創造就是在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前提下,開啟與深化市場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實現了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改革開放前,很多人對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形成了一種僵化片面的認識:只有資本主義才能搞市場經濟,代表社會主義制度屬性的經濟形式只能是計劃經濟。改革開放后,從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到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再到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我們黨對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關系的認識不斷深化。
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創造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及其他中外經濟學典籍中從未有過的思想理論,形成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制度。這一誕生于中國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全新創造,是中國經濟奇跡得以產生的獨特密鑰,是中國道路獨特性的充分彰顯。
改革需要開放,開放促進改革。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國只有通過對外開放才能主動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吸收國外先進科技成果和有益管理經驗為我所用。同時,對外開放也在倒逼改革,促使改革不斷深化。實踐充分證明,改革與開放的雙輪驅動,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獨特動力機制,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永葆生機與活力。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改革開放旗幟,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謀劃改革,以更大的決心和魄力擴大開放,著力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掀起了新一輪改革開放大潮。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其中經濟體制改革仍然是重點,核心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基礎性上升為決定性,同時更好發揮政府在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優化公共服務、加強市場監管、彌補市場失靈、促進共同富裕等方面的作用,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又一次重大創新。還應看到,中國的對外開放也提升到了一個全新水平。開放發展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與走出去更好結合。在實踐層面,通過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成立亞投行、大力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等,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不斷完善,對外開放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發展。中國不僅全面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而且開始步入積極引領經濟全球化、參與并改善全球經濟治理的新階段,努力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
新中國成立60多年:獨立自主探索社會主義建設之路
新中國成立以來,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分為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它們既相互區別又緊密聯系,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改革開放前30年,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中國道路的開辟積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質和制度條件。正是通過系統總結前30年建設的經驗和教訓,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成功開創了中國道路。
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有著內在的連續性,其中一脈相承的是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思想和原則。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重要方面,是立黨立國的重要原則。新中國成立后,由于沒有建設社會主義的本土經驗,我們一開始選擇了借鑒甚至照搬蘇聯模式。隨著經濟社會建設的不斷推進,這一模式的弊端逐漸顯露。1956年4月,毛澤東同志發表《論十大關系》,明確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思想是必須根據本國情況走自己的道路。此后,獨立自主的思想和原則貫徹到經濟、政治、科技、外交、軍事等各領域,指引我們取得了巨大建設成就。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同志總結我國革命和建設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顯然,如果沒有獨立自主的自覺意識,沒有堅持獨立自主的思想和原則,中國道路就不可能開創出來并越走越寬廣。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國內外錯綜復雜的形勢,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進一步堅持和發展了獨立自主的思想和原則。習近平同志強調:“獨立自主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立黨立國的重要原則。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和經濟文化落后的東方大國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國情與使命,決定了我們只能走自己的路。”他還賦予獨立自主新的時代內涵和價值:堅持獨立自主,就要堅持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就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就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獨立自主是“壓艙石”“穩定器”,確保改革開放始終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但它絕不意味著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而是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不斷自我革新,通過擴大開放吸收借鑒他國發展的有益經驗。只有這樣,中國道路才能越走越寬廣。
近代以來170多年:不懈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列寧說過:“一切民族都將走到社會主義,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卻不完全一樣”。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170多年歷史發展的必然,是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探索的結晶。這是中國道路的又一鮮明特征。
歷史上,中華民族曾長期走在世界文明發展的前列。但進入近代,腐朽的封建王朝面對西方資本主義的堅船利炮毫無抵抗之力,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面對亡國滅種的危機,中國人民前赴后繼,奮勇抗爭。為走出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慘境,不同階級、階層嘗試推行改良主義、實用主義等各種主義,歷經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自強運動,但都歸于失敗,這些道路都沒能走通。最終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引領中華民族走出漫漫長夜,實現了民族獨立,締造了新中國,讓中國人民闊步走在社會主義大路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從中國國情和時代要求出發,積極探索和開拓民族復興之路,成功開辟了中國道路,中國步入發展的快車道。中華民族近代以來170多年的發展歷程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今天的中國正處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沖刺的歷史時刻,正處在由大到強、勇攀中華民族發展新高峰的歷史節點上,我們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立身這樣的歷史方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深刻總結中華民族近代以來170多年歷史的基礎上,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升到中國夢的高度接力探索、整體謀劃。習近平同志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的提出,深化了對中國道路獨特性的認識,生動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社會主義。為了實現中國夢,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其核心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目的和歸宿,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與實踐表明,中國道路既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華民族5000多年:熔鑄與傳承中華文明精神基因
中華文明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國道路的獨特性,還在于它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基因,創造性地書寫中華文明的當代新形態。
以高度的理論自覺與文化自覺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養分,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強調,對于傳統文化“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在改革開放中成功開創和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高度,注重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中華民族特有的精氣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上是5000多年中華文明在當代的延續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無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精華、鮮明特質和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還是對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與自信,都達到了新的高度。習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黨和人民在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一起,為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構筑民族精神大廈奠定了深厚基礎。從根本上看,文化自信是價值觀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本質在精神世界的集中體現,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建設好這一工程,需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中華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崇高追求,是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只有深深扎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具有旺盛生命力。
黨中央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和認識,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面。正是從增強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出發,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從總體要求、主要內容、重點任務、組織保障等方面,對新時期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了頂層設計與系統規劃。《意見》要求在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基礎上,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著重圍繞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和中華人文精神三方面內容來傳承中華文化基因,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隨著這一工程的實施與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有的文化魅力、文化影響力將不斷增強,中華文化必將鑄就新的輝煌,中國道路的獨特性必將進一步彰顯。
(作者單位: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東南大學基地)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