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于2013年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這是振興陸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計劃,它涉及的地域比過去廣闊得多。這些路線在古代給很多人帶來了希望和機遇,今天也是如此。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將在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方面形成廣闊的網絡,最終將深化地區乃至全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為在中國居住多年的意大利人,我尤其關注古羅馬和古代中國之間的交往史,關注“一帶一路”倡議為意大利帶來的現實影響。
千年交往
數千年間,往返于東西方的商人、僧侶、藝術家行走在陸地和海上“絲綢之路”上。這是他們選擇的危險最小而且能找到飲用水的線路。
人類自古就具有探索未知的欲望,這促使古羅馬人和古代中國人在沙漠、草原、高原和大海上冒險,希望找到說不同語言、擁有不同文化的國度和人群。從遙遠的東方返回的羅馬商人首先帶回了產自中國的珍貴絲綢服裝,之后幾個世紀,又帶回了精美的瓷器和茶葉——這些小小的綠葉能泡出不為西方所知的飲品。中國商人從印度引進了棉花,從美索不達米亞引入了小麥,從烏茲別克斯坦帶回了汗血寶馬,從中亞引進了葡萄等水果以及蔬菜。
來自撒馬爾罕和布哈拉的粟特商人在陸路“絲綢之路”沿線城市定居下來。他們和當地居民融合,豐富了自身的語言文化、傳統和宗教。除貿易往來之外,不同文明之間的接觸和交流也深刻地影響了“絲綢之路”——這條古代全世界最長的路不僅有具體含義,還有了引申含義。
一些西方人認為海上“絲綢之路”始于馬可·波羅來華的時期,即十三世紀后半葉。實際上,海上“絲綢之路”可追溯到2000年前,即秦始皇時期,歷史可能比陸路“絲綢之路”更加悠久。
阿拉伯商人從七世紀起就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抵達了中國南部港口,帶來了深受中國人喜愛的香料。其中一些人就在廣州和泉州定居下來。如今,仍有一些當年阿拉伯商人的后裔族群在離泉州以北約一百公里的地方生活,其漢語姓氏為“蒲”,從阿拉伯姓氏Abu音譯而來,從事制香職業。此外,中國使者到達了伊朗和中東,把大量穆斯林世界的消息帶回中國。
“一帶一路”倡議惠及眾生
“一帶一路”倡議由習近平主席于 2013年提出,希望通過公路、港口和空港建設促進貿易和人員流動,通過發展電子商務和互聯網經濟等,為陸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帶來新的活力,使有關國家和人民普遍受益。2015年創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此提供了資金。
意大利位于“絲綢之路”西端,愿意作為“歐洲門戶和東西歐交匯點”加入“一帶一路”倡議。意大利準備同意中國貨輪使用亞得里亞海的里雅斯特港和威尼斯港,以及利古里亞海瓦多利古雷港和彼得拉-利古雷港。中方正在積極研究意方建議。兩國有關部門正在商討意中之間航班事宜,旨在促進雙邊各領域交流。
在旅游業方面,意大利共和國總統塞爾吉奧·馬塔雷拉二月訪華期間,芬坎蒂尼(Fincantieri)造船集團和中方簽訂了價值15億美元(約合14.1億歐元)的協議。
意中兩國人民一直熱愛和平、相互欣賞、相互贊賞、相互理解,而今,“一帶一路”倡議賦予了兩國關系新的活力。
作者系溫州商學院意大利籍教師。原文鏈接:Initiative La Ceinture et la Route : nouvelle rencontre entre l'Italie et la Chine, deux pays de cultures anciennes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