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中國僑網3月6日電 題:一定要看!2017政府工作報告的六個涉僑關鍵詞
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作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報告。
這份報告與廣大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也息息相關呢!
2016年涉僑法律法規不斷完善、海外領保越發“給力”、海外慰僑活動“越走越遠”……
其實,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有跡可循”。
先看看2016年的“成績單”!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視覺中心 編輯、設計:李雪瑤
這份成績單里,也有僑胞的一份力!
李克強表示“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
我代表國務院,向全國各族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表示誠摯感謝!
向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表示誠摯感謝!
向關心和支持中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各國朋友,表示誠摯感謝!”
對于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們要認真落實僑務政策,保障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合法權益,充分發揮他們的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將不斷增強。”
小僑看兩會
【關鍵詞:僑務政策、合法權益】
完善僑務政策法規,有助于維護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2016年,各地涉僑政策法規不斷出臺、細化,有你的家鄉么?
2015年10月起,《廣東省華僑權益保護條例》正式實施,是中國首部關于華僑權益保護的省級綜合性地方法規。
2016年9月1日起《福建省華僑權益保護條例》正式實施;12月1日起《上海市華僑權益保護條例》及《湖北省華僑權益保護條例》都正式實施。
國僑辦主任裘援平此前說,國僑辦始終與有關部門保持溝通,針對僑胞的核心訴求著手解決。
看外籍華人的專屬條款,就明白國僑辦不只是說說而已。
在北京中關村、上海“雙創”“雙自”示范基地單位、廣東省自貿區,對外籍華人設置申請中國“綠卡”的專屬條款;還有申請五年期居留許可的便利政策!
裘援平在全國僑務工作會議上說:“‘十三五’時期,國僑辦將完善涉僑法規政策體系,推動華僑權益保護立法和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及其實施辦法修訂,支持和指導地方性涉僑立法先行先試。”
【關鍵詞:獨特優勢、重要作用】
裘援平指出,在“一帶一路”相關區域分布著4000多萬的華僑華人,他們當中蘊藏著雄厚的經濟實力、跨國的營商環境、廣博的人脈關系和豐富的智力資源。他們是參與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非常重要的橋梁和紐帶。
政府報告里說到的這些內容,都是機遇!
【廣聚天下英才】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實施更加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廣聚天下英才,充分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
【持續推進“雙創”】
“雙創”是以創業創新帶動就業的有效方式,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結構升級的重要力量,是促進機會公平和社會縱向流動的現實渠道,要不斷引向深入。
【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快陸上經濟走廊和海上合作支點建設,構建沿線大通關合作機制。
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帶動我國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實現優勢互補。
加強教育、文化、旅游等領域交流合作。
高質量辦好“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同奏合作共贏新樂章。
【大力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進一步放寬服務業、制造業、采礦業外資準入。
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在國內上市、發債,允許參與國家科技計劃項目。
在資質許可、標準制定、政府采購、享受《中國制造2025》政策等方面,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
【關鍵詞:凝聚力、向心力】
國僑辦將一如既往當好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的貼心人,成為僑務工作的實干家,把為僑服務和惠僑計劃更多送到僑胞身邊,凝聚僑心僑力、同圓共享中國夢。
僑胞朋友一定要密切關注國僑辦的最新信息,重大機遇,國僑辦都有在“牽線搭橋”:
【聚英才】
持續實施海外人才為國服務計劃。比如,成立國僑辦海外專家咨詢委員會;通過聯系海外重點華僑華人專業人士,發揮建言獻策和參謀智囊的作用。
【促“雙創”】
推動建設“僑夢苑”;推動實施“萬僑創新”計劃,支持和鼓勵華僑華人回國、來華投資興業、創新創業;舉辦海外華僑華人專業人士回國創業研習班, 為他們回國創業提供平臺;廣泛聯系和引導海內外僑商參與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實施等。
【凝僑力】
深入實施海外惠僑工程,推動海外和諧僑社建設。具體計劃包括支持加強僑團建設、幫助建立“華助中心”等為僑服務平臺,推動海外華文教育事業發展、開展文化交流活動,推進繁榮中餐計劃、中醫關懷計劃等。
同圓共享中國夢
“同圓”,就是讓海外中華兒女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特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第一個“一百年”目標而共同努力。
“共享”則體現在,國家的強大和民族的復興也應惠及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讓他們有更多“獲得感”。
——裘援平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