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 他,半生伐木,半生造林,扎根大山近60年;他頂雨植樹,踏雪打樹籽,為國家捐獻近百萬株珍貴樹苗;他臥病在床,責任繼續,只為完成心中那個綠色的夢。他,就是趙希海。
1937年出生的趙希海是吉林省紅石林業局的退休工人,從事半生伐木工作使他對大山滿含愧疚。1989年,他退休了,在美麗富饒的松花江畔開始了“償還”大山的大義之舉。
趙希海給自己定下兩個目標:一是義務為國家栽樹10萬株;2007年,第一個目標實現后,他也沒歇歇,就又把精力放在了第二個目標上——為國家培育100萬棵水曲柳、黃菠蘿等珍稀樹苗。到2011年,他已為國家捐獻珍稀樹苗75萬棵。
林場每年都有春季造林任務,趙希海也有。他選準植樹的主戰場都是荒山荒地或是人們毀林開墾的小片地、林中空地,塊塊都是“硬骨頭”,所以每年植樹他都要經歷幾番“爭奪戰”。
有一次,當地一個老頭打算在一塊過林空地上種參,趙希海在勸說不管用的情況下晝夜不停地搶先植上了4000棵水曲柳。不曾想,過兩天去一看,被拔了個精光。正當他難過、憤怒時,那老頭來了說樹苗是他拔的,還罵罵咧咧地說:“你整天到處栽樹,別人種點別的都不行,地也不是你家的。”說著舉起了鎬頭要刨他。趙希海不示弱:“地是國家的,我為國家種樹,你刨我也不行,還得種。”兩人對峙了3個多小時,對方不得不撤退了。
為了搶抓造林的黃金季節,完成植樹任務,趙希海每天清晨不到四點就背上背筐,扛著鎬頭,帶上老伴準備好的干糧,再揣上幾片去痛片和胃藥就出發,晚上直到看不清樹苗才回家。
餓了吃口帶來的干糧,渴了就喝口山泉水,遇到雨天,趙希海就頂著雨干。老伴心疼他,勸他下雨的時候休息休息,避一避。可他卻說:“季節不等人,每天栽1000棵是個死任務,就是下刀子也得干。”
漸漸地,樹成了趙希海的孩子,牽掛和希望。
一次,因過度勞累趙希海突發腦血栓一病不起。局里、場里的領導和鄰居們都來看他,囑咐他保重身體,安心養病。可趙希海卻怎么也躺不住,在家輸了10多天液,就讓兒子扶著下地了。沒幾天,又一瘸一拐地出現在了造林現場。
退休后,趙希海曾找過林場三次。第一次是把成林的樹木無償交給國家,第二次是向黨組織表達想要入黨的心愿,第三次是主動請纓要求打掃公共廁所。他說,有些東西在他心里比生命都重,有些東西卻很輕。讓我們一起對趙希海老人說一聲:謝謝你!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