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笛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影響力最大的傳統節日。這一天,整個神州大地張燈結彩,辭舊迎新。春節蘊含著人們對家人的祝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隆重和熱鬧的氛圍中,寄寓了“闔家團圓”“萬象更新”“天人合一”“崇尚和平”等既體現中華民族道德倫理,又契合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主題。
7年前,紀錄片《歸途列車》因記錄一個家庭春節返鄉的故事,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并于2012年獲得了第33屆新聞及紀錄片艾美獎最佳紀錄片獎。去年春節期間,由英國BBC拍攝的紀錄片《中國春節》,同樣在互聯網上備受矚目。這部紀錄片用鏡頭聚焦“億萬人同時遷徙的壯觀,只為了春節的一次團圓”,向全世界觀眾介紹中國農歷新年。這部紀錄片表現了中國人候鳥歸鄉般的團圓情結與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家國觀,讓各國觀眾從中直觀地感受到了一個既具備活力和發展速度,又以傳統文化精神凝聚人心、有序前進的國家。
不過,與西方的圣誕節等國際性節日相比,春節的文化產品還不夠豐富、影響力比較弱,離成為世界性節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全球化時代,如何推動春節文化走出去,應該成為當下中國人認真思考的問題。
西方有圣誕樹和圣誕老人,它們作為與圣誕節有關的符號,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圣誕節的全球傳播。春節文化走出去,文化符號不可或缺。2014年,“中華符號”全球征集活動最終在全球2萬余件投稿作品中,評選出了中華春節符號。目前,中華春節符號全球推廣委員會正將中華春節符號推廣至海外。今年中華春節符號攜手中華春節吉祥娃娃集體在央視春晚上亮相,通過熒屏向全球同胞送去了新春祝福。
對于春節文化的海外傳播,除了有符號的形象支撐外,還應該在符號中注入情感的表達,讓世界人民感受到春節文化的歡樂、祥和、喜慶。“春節凝聚著一個民族的愛,也凝聚著人們的希望與祝福,所以吉祥和喜慶、親情和友情都在這里匯聚。”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認為,春節在中國人的生活當中寄托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我們應將這種期待傳遞給世界人民。
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黃典林認為:“春節文化要走出去,需要海外華人的推動與努力。同時,各種跨國的文化交流活動也是一個重要渠道。春節要對華人文化圈之外的群體產生影響,還需要有意識地強化對中國文化軟實力資源的建設和推廣,比如飲食、藝術、哲學等,從這些中國文化要素中發展出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主題。”
紀錄片導演王海兵認為,應該挖掘春節內容本身的獨特性,進行海外傳播。中國春節應和了四季農時,時值冬春之交,融合了一年中收獲的喜悅與對來年的期盼,蘊涵了中國人的生活智慧,這種觀照天地人的“天人合一”精神,是當今世界所需要的。隨著經濟的發展,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已成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共同目標與遵循。“春節文化傳播應基于‘天人合一’這一主題,通過紀錄片這種深刻、直觀的傳播形式,引發國外觀眾共鳴,從而讓春節成為世界認可的節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文化遺產保護專員杜曉帆認為:“弘揚春節文化,不僅對華人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而且對維護人類文化多樣性,加強不同民族間的交流和理解,促進人類的和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