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8點,作為中國民眾除夕之夜的“老朋友”,央視春晚將如約而至。有人滿心期待,也有很多人已經開始準備“段子”要吐槽。
盡管導演換了一茬又一茬,吐槽春晚還是成為年輕人過年的“保留項目”。正如今年春晚總導演楊東升直言“吐槽是很自然的”,其實這背后的邏輯并不難理解。一方面,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指望用一臺晚會滿足天南海北、老中青幼所有國人口味,無異于天方夜譚。另一方面,伴隨著近幾十年來中國社會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當下互聯網時代審美和娛樂門檻都在日漸攀高,看電視本就已經不是茶余飯后的“必修課”,要人們搬著小板凳安安靜靜看完四個多小時的晚會還不“找茬”,實在有些強人所難。
不過,我們也欣喜看到,在層出不窮的觀眾吐槽“倒逼”下,每年的春晚都在自我提升,這頓歌舞戲曲小品等組成的“年夜飯”已經誕生了不少“色香味”俱佳的“菜肴”。
2016年猴年春晚,百歲抗戰老兵現身春晚舞臺,用被子彈擊穿過的手掌敬了一個軍禮時,多少人為愛國精神動容;華陰老腔一聲吼,陜西秦腔的魅力吼得淋漓盡致。據此前媒體報道,今年雞年春晚,近50位演員將表演一個具有新疆特色的語言類節目,突破了語言類節目演員少的常規設定;傅園慧搭檔馮鞏、林永健,預計將是“表情包”與金句齊飛。形式上,每年春晚也在不斷推陳出新,從開門辦春晚到設置分會場,從LED屏幕的舞美設計到電子升降臺再到VR直播,林林總總,無不是走近群眾、創新技術的嘗試。
陪伴國人跨過30多個年的春晚,從單純的一臺晚會,已經幾乎化身成春節民俗,春晚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這也決定了春晚在追求藝術和“博君一樂”之外,還要有足夠的思想性和人文情懷。
每一年春晚的不同,體現的是中國社會風貌和時代變遷,不管是晚會主題選取還是節目最終確定,都能透視當前社會熱點和百姓期待。正如楊東升所言:“去年老百姓最關心的社會熱點和重大事件、今年即將來臨的社會發展亮點,無疑是春晚舞臺最需要反映的主題。”
處在發展關鍵期、步入改革深水區的中國,尤其需要文化自信和凝聚力,將各項改革事業向前推進。而春晚,正是凝聚共識、增強“軟實力”的優秀平臺。因此,春晚不可能輕裝上陣只顧聯歡。節目的編排需要找到傳統敘事方式和觀眾喜好之間的“最大公約數”,想法設法給人們帶來溫暖、歡樂以及家國情懷。
對于春晚這個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典,我們期待更多中華傳統文化和時下流行文化的融合,也樂于看到更多社會變遷和百姓心愿的記錄與訴說。當然,我們也希望,對待春晚,觀眾吐槽時能多一些理解,對待觀眾“挑刺”,央視也能多一些淡定。(新華網 陳俊松)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