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京津冀在行動】
你見過“十星級文明戶”的家庭表彰嗎?你見過“最美家庭”的家里是啥樣嗎?你認為“清潔能源示范村”標準是什么?河北邯鄲有個遠近聞名的四留固村,這個村子不大,故事特別多。23日上午,記者跟隨車隊來到這里一探究竟。
錯落有致的一排排房屋乍看和普通村落沒什么差別。不過,通過走訪我們發現,這里不僅有著“中國紅色電影第一村”的美譽,也是“全國十佳美麗鄉村典型案例”的河北省省級旅游示范村。而“清潔能源示范村”更是該村村民最受益的榮譽。這是因為,沒用上天然氣前,該村整體村容村貌還是“灰頭土臉”的老樣子。
位于邯鄲市城區北5公里處的四留固村,是該市首批采用天然氣做飯、取暖的天然氣村。現在,村里不僅有公辦幼兒園、民俗文化館、衛生所,也有電影廣場、主題餐廳、農家面坊,村民的錢包實實在在地鼓了起來。
手工藝作坊火起來,四留固村粉皮坊里正在忙碌的“工匠”師傅。(光明圖片 吳勁珉/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四留固村為治理環境污染,探索出一條“清潔能源利用”的解題思路,其治霾歷程成為邯鄲市改善空氣環境質量的一個典型縮影。村黨支部書記杜壽金介紹說,2011年以來,村委班子把使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作為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通過煤改氣,使得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當時,我們和永陽鋼鐵廠聯系,618戶村民每家拿出2500元的管道初裝費,施工鋪設天然氣管道網,將天然氣管道接通到各家各戶。”杜壽金說,村民在冬季可以全部使用燃氣采暖、改變了以前的燃煤,基本實現了零排放。
老百姓用上了熱值高、污染排放量低、清潔環保的新能源。與傳統的燃煤生活方式相比,天然氣更環保方便,也更省錢。
村民李運堂一家是“健康家庭戶”,也是“十星級文明戶”。這樣的精神文明建設榮譽離不開村民在平日里的生活方式轉變,“以前燒煤,廚房是家里最臟的地兒,墻壁也被熏成黑黃色,手摸一下都是黑色的。”李運堂說,現在改用天然氣,取暖能夠調節室內溫度,也能在室內養花,心情自然每天都是“綠色”的。
四留固村里掛曬的面條。(光明圖片 吳勁珉/攝)
事實上,大力發展和使用清潔能源已成為改善空氣環境質量的高效路徑。既省錢又環保方便的天然氣,成了四留固村村民們最受益的家常。杜壽金舉例說:“一家三口人按每天燒6塊煤球計算,一個月至少需要燃煤費用100元,而天然氣30元就能夠滿足。天然氣與人工煤氣熱值同比價格相當,但天然氣清潔干凈,供應更穩定,能夠有效避免大氣污染,延長灶具的使用壽命,也有利于村民減少維修費用支出。”
天然氣的使用讓農村地區和城市生活方式趨同,省去了煤炭的購買、卸裝存放、煤渣處理等麻煩,村民生活質量得以提高。由邯鄲市叢臺區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的“十星級文明戶”家庭榮譽,就包括了節約、環保、和睦等“星級指標”,說到這榮譽,李運堂笑了。
在四留固村的深入走訪中,我們還見到別具特色的文化墻、天井小院、青磚木窗,手工藝坊、豆腐坊,石碾、石磙、石臼、犁、耙、耬等漸漸退出歷史舞臺的農具等等,在冬日里呈現出地道的美麗鄉村氣質典范。
農村地區是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之一。近年來,素有“鋼城”、“煤都”之稱的邯鄲市,通過持續整治和攻堅突破,空氣質量逐年改善。2016年,該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189天,比2015年增加39天,空氣質量綜合指數8.56,比2015年下降1.83%。
邯鄲市副市長孟廣軍表示,2017年,邯鄲仍將深入開展“小散亂污”集中整治、散煤治理,高排放機動車污染防治、主城區重污染企業搬遷等攻堅工作,實現空氣質量持續好轉。
光明網河北邯鄲1月23日電 記者 吳勁珉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