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2016”年終系列之二:2016,習近平四次京外座談會:察實情出實招
新華網記者 趙銀平
【學習進行時】2016年,習近平在京外召開了四次座談會。四次座談會主題各不相同,卻有內在的深刻關聯,可以用一“實”字總攬。唯“實”,方能破難題、求發展、建小康。新華網《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習近平的2016”年終系列之二《習近平四次京外座談會:察實情出實招》,為您解讀習近平京外四次座談會背后的深意。
2016年,習近平在京外召開了四次座談會: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農村改革座談會,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
在實地調研中察實情謀實策出實招,這四次座談,凸顯的就是一個“實”字。
2016年1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聽取對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長江經濟帶發展:“魚與熊掌”如何得兼?
無論從生存發展層面,還是人文精神層面,長江,對于中華民族來說,都是繞不開的存在。
一條橫貫東西的大河,一個輻輳南北的經濟帶,如何發展、如何定位?
1月5日,在重慶召開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給予明確答案:“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這不僅是對自然規律的尊重,也是對經濟規律、社會規律的尊重。”
習近平在座談會上對長江生態保護提出了“要把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作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項目的優先選項”“要用改革創新的辦法抓長江生態保護”等四方面具體要求。
沒有大口號,只有實要求。
總書記為“母親河”謀劃的是一條既要“綠色”也要“黃金”的雙贏之道。
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就是要“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讓這條“黃金水道產生黃金效益”,“把長江經濟帶建成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
立足當下,著眼未來,生態與經濟兩手抓。這是真正的“魚與熊掌得兼”,是長遠的利國利民之道。
9月,《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一軸、兩翼、三極、多點”格局的頂層設計藍圖繪就。
4月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安徽鳳陽縣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李濤
農村改革:拉開新的“土地革命”大幕
“天下之事,聞者不如見者知之為詳,見者不如居者知之為盡。”
習近平對農村問題有切膚之痛,對農村改革有切實思考。他多次實地考察各地農村發展情況,多次就“三農”問題作出重要指示。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4月25日,習近平在安徽鳳陽縣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時說。
這句話,是深思熟慮的研判,更是斬釘截鐵的論斷。
如何讓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總書記的回答是:深化改革!
他指出:“解決好‘三農’問題,根本在于深化改革”,“做好‘三農’工作,關鍵在于向改革要活力”,“要堅持不懈推進農村改革和制度創新”。
習近平將農村改革座談會的地點設在了小崗村這樣一個具有標桿意義的地方,此中深意,不言自明。
這次座談會上,習近平強調指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進新形勢下農村改革力度”,“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靠深化改革”。
如何推進農村改革?總書記劃出了重點。那就是抓好“主線”和“最大的政策”:
“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須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
他更明確指出:“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首先要刀刃向內、敢于自我革命”,“重點要破字當頭、迎難而上”。
農村改革,是立足中國現實提出的命題;農民和土地的關系,則是農村問題的最根本、最實際的關系,是“三農”問題的“綱”。
總書記抓得實,各方面的落實也毫不含糊。10月30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正式提出:繼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實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
“三權分置”被輿論解讀為“新的土地革命”。
新一輪農村改革拉開了大幕。
7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銀川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李濤
東西部扶貧協作:雙劍合璧求“真”經
過完黨的95歲生日不久,習近平第三次來到寧夏。
1997年和2008年,習近平曾兩次前往寧夏考察。是什么牽動著習近平的心,讓他多次踏足這塊土地?
“全國還有5000萬貧困人口,到2020 年一定要實現全部脫貧目標。這是我當前最關心的事情。”
20年前發端的閩寧合作扶貧模式,提供了一份解決貧困問題的“中國方案”。而今,世易時移,要進一步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必須“認清形勢、聚焦精準、深化幫扶、確保實效”。
7月20日,習近平在銀川主持召開了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22個省區市和9個城市的“一把手”和有關中央國家機關負責人到會。
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對切實提高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工作水平,他提出四點明確要求: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完善結對,深化幫扶;明確重點,精準聚焦;加強考核,確保成效。
這四方面要求非泛泛而談,而是習近平經過認真把脈、深思熟慮之后,為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出的新藥方。
其中核心的兩味藥是“精準”和“力度”。
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把幫扶資金和項目重點向貧困村、貧困群眾傾斜,扶到點上、扶到根上;要著力推動縣與縣“精準對接”;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支援、資金支持都要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精準發力”。
習近平還提出了東西部扶貧協作的三個“力度”。即“加大投入力度”,“加大產業帶動扶貧工作力度”和“加大對西部地區干部特別是基層干部、貧困村致富帶頭人的培訓力度”。
精準加力度,雙劍合璧,這就是總書記的真“經”、實“經”。
11月27日,中辦、國辦印發專門文件,就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提出14條指導意見。一個“先富幫后富,攜手奔小康”東西部協作脫貧攻堅的大陣勢就此擺下。
銀川座談會,因此而被評價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議。
4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安徽合肥主持召開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三個“必須”:腳踏實地廣攬英才
4月26日,習近平在安徽調研期間召開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為何特意邀請的是這三部分人?習近平坦言:“這樣安排,我們是有考慮的。”
“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依靠知識,必須依靠勞動,必須依靠廣大青年。這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力量所在,也是我們事業成功的力量所在。”
三個“必須”,兩個“力量所在”,這三部分人的重要性躍然而出。
“知識分子有思想、有主見、有責任,愿意對一些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各級黨委和政府、各級領導干部對知識分子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寬容,堅持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人不是神仙,提意見、提批評不能要求百分之百正確。”
“勞動模范是勞動群眾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勞動者。”“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任何一份職業都很光榮。”
對于廣大青年,習近平說,“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為了理想能堅持、不懈怠,才能創造無愧于時代的人生。”
……
習近平在這次座談會的講話中,不論是對知識分子的溫暖關懷,還是對勞動者的的熱情謳歌,對青年人的殷切寄望,字字句句無不透著一個“實”字,體現的是他“廣攬天下英才”的一貫思想。
實干興邦,改革大業要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人才的“實”,是根本的“實”。
習近平2016年的四次京外座談,無處不實。總書記為各級領導干部做出了榜樣:只有“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才能說實話、謀實策、出實招。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