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三個國家公祭日,南京上空的警報再次鳴響,以國之名悼念逝者,成為今天的主題。而當我們沐浴在和平的陽光中時,請別忘記,曾經有那樣一群人,目睹山河破碎的他們,在心里深深埋下“吾輩自強”的種子,將所有的青春和熱血投入到強國強軍的事業中去……
(一)
北京,中關村,科源社區,一座老舊的建筑物里。
冬日的陽光穿過玻璃打進房間,暖暖地打在一位耄耋老人的身上。
老人安詳地坐著,任憑陽光照在她飽經滄桑的臉龐上——那是曾經年輕而美麗的臉龐,而今,近百年的時光已經在上面雕滿了皺紋和色斑。
這樣的情景總是容易勾起人對往昔的回憶。這位老人,一定也會記憶起70多年前,一個戴著黑框眼鏡的文雅睿智的男子,那個名字伴隨她一輩子——那是她的他。
時光已經很久遠了,但總有些東西不可磨滅,比如理想,比如愛情。
(二)
那年,抗日戰火肆虐半個中國,救亡圖存的種子也在人們心中埋下。年輕的她不甘于在淪陷區沉淪,于是勇敢地從天津的家里逃出,繞了大半個中國來到了這個國家最后殘存知識分子的聚集地——西南聯大。那些逃到西南一隅來的學者和學生們,對山河破碎和積貧積弱有更加痛徹心扉的體會。于是他們在困境中奮發圖強。有很多人認為,唯有科學才能拯救一個國家的尊嚴。她就是在那樣的人群中聽到他的名字的,一位品學兼優、優秀至極的學長。那一年,她20歲,他29歲。
年輕時他們的合影。資料圖
那年,偌大的中國,依然無法為勤奮的學子們提供一張安靜的書桌,他和她只能先后來到大洋彼岸繼續學業。他的天賦才華得到了世界空氣動力學大師馮·卡門的青睞,并很快嶄露頭角,證明了中國人果然在最前沿的科學上天賦并不輸于他人。而她則低調地積累著自己的學識。在一次報告會上,他注意到臺下有位美麗聰明的她,而她也發現臺上有位儒雅淵博的他。兩顆孤獨的心在遠鄉最容易摩擦出火花,他和她因此相識,并彼此傾慕!那一年,他39歲,她30歲。
他們的結婚合影。資料圖
那年,他和她在大洋的彼岸一個美麗的小城構建了一個家。他的靈感才華源源不竭,一個又一個非凡的學術成果接踵而來,令人矚目。她則成為成功男人背后的那個女人,每天把他和她的家收拾得溫馨而優雅,那里還誕生了他和她愛的結晶。每一個到過那里的人都深信,那里包容了一輩子的舒心,足夠他和她幸福終老……
(三)
但是,遙遠東方的一聲呼喚讓他和她感受到了脈搏的熱烈跳動!新中國成立,他們謝絕了所有挽留,放棄眼前的一切,拿到了遠航的船票。那一年,他47歲,她38歲。
那年,他和她牽手站立在久違的土地上,唯一的不同,是這片土地上飄揚著嶄新的五星紅旗,一切百廢待興。總理問,需要什么?他回答,只想盡快投入工作。然后,他向她辭別,隱姓埋名去往了大漠深處,連她都不知道他身在何方。但她知道,他一定是去做他認為最對的事情了。其實他也知道,不管多難她都會理解他的。她去了大學潛心教書。不久后,一個蘑菇云在東方升起,這個國家第一次依靠先進的科技有了安全的屏障。那一年,他55歲,她46歲。
年輕時他們的合影。資料圖
那年,這個國家的政治空氣中出現了一絲詭異的霧霾,甚至連她都受到了牽連。他察覺她的苦,但他堅信這只是國家命運的一段小小的坎坷,所以一如既往一腔熱血奔波在征途上,他和他的伙伴已為這個國家配上了核盾牌,他們仍要繼續為她鍛造火箭利劍。某個夜晚,他帶著珍貴的數據飛回她所在的城市,他或許計劃待完成任務后就去看她,但卻永遠失去了機會。飛機失事的一瞬間,他和同事緊緊相擁,用身體護住了寶貴的試驗資料。她珍藏起他燒焦的眼鏡,悲傷得不能自已。那一年,他享年59歲,她50歲。
那年,她在悲痛和堅忍中緩緩走出,而那段詭異的歲月如他所愿戛然而止,這個國家重新迎來了科學的春天。但一切依然艱難。她想起他和她的理想:振興中華,中國最缺少的是先進的科學和技術,所以當務之急是培養人才。她記起了他和她的青春,要培養人才,一定要把品學兼優的學子培養出來,去學習最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她決定,用一生的時光去踐行!她親手恢復這個國家最高科學院所的外語教育,使無數中國學生掌握了與世界科學接軌的語言,她還打通一座座對外交流的橋梁,把一批又一批莘莘學子送上留學之路。
精神矍鑠的她。資料圖
那一年,她61歲,而他如果活著,應該70歲了。
(四)
那年,她真正桃李滿天下,她被稱為“中國應用語言之母”,她看著那些學成歸來朝氣蓬勃的學子們,宛如當年的她和他。那年,他付出生命所追求的工作已經枝繁葉茂,他被追授“兩彈元勛”,年輕的科研工作者們讀著他的故事,默默耕耘著他的事業,一如當年的他。
學生向她表達敬意。資料圖
這一年,她98歲,而他已經離開這個世界48年了。
他叫郭永懷,她叫李佩。2016年的一個冬天,陽光照進他們的房間,那是一所陳舊的老屋。但不遠處,充滿現代氣息高樓大廈鱗次櫛比,這個國家已經今非昔比。
歲月靜好,是因為曾經有這樣一對愛人攜手同行。
郭永懷: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即中國科學院院士),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首任系主任。郭永懷長期從事航空工程研究,發現了上臨界馬赫數,發展了奇異攝動理論中的變形坐標法,即國際上公認的PLK方法,倡導了中國的高超聲速流、電磁流體力學、爆炸力學的研究,培養了優秀力學人才。擔負了國防科學研究的業務領導工作,為發展導彈、核彈與衛星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榮譽勛章”,是該群體中唯一一位獲得“烈士”稱號的科學家。
李佩:被稱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關村的明燈”“年輕的老年人”。她曾長期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英語教授。她1938年至1941年在昆明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學習,曾任西南聯大學生會副主席。大學畢業后,李佩在重慶中國勞動協會工作,參與諸多進步活動,創辦工人夜校和工人托兒所。李佩受到中共地下黨員影響,曾幫助把美國勞動協會的捐款送到延安解放區。李佩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參加了包括較場口事件等多個中共領導的進步群眾運動。
歷史上的今天:
1968年12月13日《人民日報》在第四版報道:“新華社十一日訊,中國共產黨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郭永懷同志,因不幸事故犧牲,終年五十九歲。郭永懷同志在從事的科學技術工作中,做出了貢獻。”
1968年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授予郭永懷烈士稱號;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追授郭永懷“兩彈一星元勛獎章”。
撰稿:院浩 楊月
責編:宋莉
中國青年網官方微信出品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