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空軍司令員馬曉天公開表示中國正在發展新一代遠程轟炸機后,這款大國重器就引起了各界關注。特別是最近央視公布的一個鏡頭中,中國轟-20的CG圖疑似曝光,更是引爆了軍事愛好者的“朋友圈”。在廣大軍事愛好者的心中,似乎“紅色B-2”的設計思路是目前最受關注,也是最受期待的版本,即飛翼式隱身遠程戰略轟炸機。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最有可能采取什么樣的設計思路?
下一代遠程轟炸機要滿足什么條件?
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按照現行的國際標準來看,只有航程不低于8000公里,載彈量達到20—30噸,才能稱為遠程轟炸機。目前,世界上只有美俄兩國擁有遠程轟炸機,即美國的B-52H、B-1B、B-2A,俄羅斯的圖-160、圖-95MS。這其中,只有B-2A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隱身,其他的機型要么是不具備隱身能力,要么部分隱身。
國防科技大學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中心軍事專家王群教授指出,下一代遠程轟炸機首先要滿足的要求是,動力系統的推力要大,效能要高,保證航程遠、載彈量大,而且攜帶的武器類型多,既有炸彈,也有巡航導彈。在此基礎上,遠程轟炸機還有兩個標準,一個是隱身突防,如飛翼布局的B-2A那樣,不刻意強調超音速,而是通過隱身進行突防。另一個是速度突防,即類似B-1B、圖-160這樣通過超音速飛行來換取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超音速突防不過分強調隱身能力,技術上更容易實現,造價和維護費用也低,出勤率更高。
隱身和超音速,二者不可兼得
“目前,遠程轟炸機主要強調的是突防能力,要么憑借隱身性能,要么依靠超音速性能。要把兩者結合起來,技術實現很難,經濟上也難以承受,就是像美國這樣的國家說起來都不敢那么‘理直氣壯’。”王群說,“正因為如此,美俄的下一代戰略轟炸機的設計指標,主要還是隱身突防為標桿,而沒有刻意地突出超音速。”
記者還了解到,從目前信息來看,美軍下一代遠程戰略轟炸機應具備全頻或寬頻隱身能力、不經過空中加油航程9260公里、網絡化作戰能力、適中的載彈量。而早在2012年,俄羅斯方面透露出來的信息就顯示,其下一代遠程戰略轟炸機PAK-DA不具備高超音速能力,而是通過隱身達到突防效果。
對于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的設計思路,王群認為,總體來看也不外乎三種方案,一種是隱身突防,一種是超音速突防,第三種是同時具備隱身和超音速突防。結合以上分析,我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很可能是隱身突防或者超音速突防,二者選其一。
轟-20的兩種不同路徑選擇
綜合各路媒體消息,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的航程應該比現役的轟-6K翻一倍達到1.2萬公里左右,且遠程的載彈量可以達到20至30噸,能使用最新一代的空射遠程巡航導彈。
有軍事愛好者推測,我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也會采取類似美俄的設計,采用飛翼式設計方案,主打隱身能力。
對此,空軍裝備研究院軍事專家張文昌表示贊同,他說:“從美國、俄羅斯下一代戰略轟炸機發展的情況來看,轟-20應該首先就要具備隱身性能,如果沒有良好的隱身性能,想實現突防幾乎是不可能的。類似B-1B、圖-160這種主打超音速的轟炸機,作為威懾裝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作為實戰裝備,看跟誰打,如果對手實力較弱,沒有問題。如果是強強對抗,就會出現問題。首先現代防空系統越來越先進,不具備隱身能力的轟炸機起飛就會被發現,而且它的飛行高度并不高,一般的地空導彈對付它問題不大。沒有隱身能力,會是未來戰場上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同時,我國現在的隱身技術已經成熟,有殲-20和殲-31兩款戰機的隱身技術作為支撐,預計轟-20在隱身效果上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
他指出,自從B-2誕生之后,飛翼就成了許多飛機為實現高隱身而選擇的經典布局形式。但在目前技術水平下,飛翼式布局的飛機通常只適合亞聲速和高亞聲速飛行。因此轟-20極有可能采取“紅色B-2”的設計思路,即飛翼式亞音速隱身轟炸機。
對這種觀點,王群則表達了不同看法,“B-2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種隱身戰略轟炸機,但是它的造價非常昂貴,每架B-2造價為25億美元左右,若以重量計,B-2的重量單位價格與黃金價值都差不太多了,而且維護保養的費用也高得嚇人。從經濟角度來講,這是非常不劃算的。從技術上講,其難度也相對更大。況且就實戰應用看,并非那么理想,因此美國國內經常有專家說它是‘繡花枕頭好看不中用’”。
王群指出,“基于現在我國飛機制造水平不斷提高和航空發動機高速發展的現實,更可能是類似圖-160那樣的超音速突防轟炸機,而至于像B-2A那種飛翼式隱身轟炸機,從經濟角度和技術現實及需求來看,畢竟代價太過高昂,實用性也未必有那么好,目前可能性不大。最多應該就是像B-1B那種具備部分隱身能力的超音速轟炸機”。(記者 張 強)
(科技日報北京12月3日電)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