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披露| 生死4.4秒!一個航母艦載戰斗機飛行員如何選擇?看完……
29歲的海軍航母艦載戰斗機一級飛行員張超,今年4月27日在駕駛殲-15飛機進行陸基模擬著艦訓練時,突遇飛機故障,不幸殉職。現場視頻和飛參數據顯示,從12時59分11.6秒發現故障到59分16秒跳傘,短短4.4秒時間里,張超竭盡全力推操縱桿,制止機頭上揚。
飛行員犧牲細節公開 4.4秒生死瞬間欲挽救戰機
2016年4月27日中午,海軍某艦載機訓練基地,艦載機飛行員張超駕駛殲—15戰斗機準備執行陸基模擬著艦訓練。這是當天最后一架次飛行,同一批次的4架戰機已經有3架順利著陸。儀器顯示,張超的這次著陸也十分完美。前一架次著陸的飛行員艾群此時正在滑向機庫,他在耳機里聽到,最后一架飛機已經平穩降落了。
事故來得沒有一點預兆,12時59分12秒,無線電里突然傳來故障報警。飛機瞬間出現了電傳故障,電傳故障屬于操縱系統故障,通俗地說,就像在開車的過程中方向盤突然失靈了。接下來發生的這一幕,讓包括艾群在內的所有人猝不及防:機頭急速上仰,飛機瞬間離開地面,沖了出去。
“跳傘!跳傘!跳傘!”12時59分17秒,也就是發出故障報警信號4秒多后,塔臺指揮員連發三聲命令,幾乎在指揮員下達命令的同一瞬間,張超從座艙彈射出來。由于彈射高度太低,角度不好,主傘無法打開,座椅也沒有分離,張超從空中重重落下,掉在了跑道邊的草地上。
戴明盟是張超所在部隊部隊長,他也是我國首位駕駛殲—15戰機在遼寧艦上成功實施阻攔著艦和滑躍起飛的英雄試飛員。出事當天,在塔臺的他正準備與參謀長制定第二天的飛行計劃。
飛參記錄表明,從戰機報警到跳傘離機的4.4秒里,張超的動作只是一個,那就是全力推桿到底,制止機頭上揚。殲-15戰機系統高度集成,發生電傳故障,第一時間跳傘才是最佳選擇。但在生死關頭,張超卻為避免戰機損毀做出了最后的努力。經過調查,事故的最后定論是飛機裝備的原因。
短短4.4秒,生死一瞬,張超首先選擇了“推桿”,拼盡全力挽救飛機。正是這個選擇,讓他錯過了跳傘自救的最佳時機。
3次人生選擇迎難而上 挑戰“刀尖上的舞蹈”
2012年9月,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交付海軍,同年11月,戴明盟駕駛殲-15戰機首次在遼寧艦上成功起降,正式開啟了我國的航母時代。彰顯國家意志的航母要真正形成戰斗力,就必須熟練掌握艦載機上艦飛行,并盡快培養出一批成熟的艦載機飛行員。
艦載機上艦飛行被喻為“刀尖上的舞蹈”,航母飛行甲板跑道不到陸地機場的10%,飛行員在高空看到的飛行甲板就像一片在大洋上漂浮的樹葉。
戴明盟介紹,艦載機尤其是固定翼艦載飛行,在世界上風險都算最高的,“有一個數據,說是航天員的五倍風險,一般戰機飛行員的二十倍,但這個數據怎么算出來,我不知道,但是肯定是比其他一般職業,風險要更高一些”。
出事時張超29歲,是我國海軍超常規培養的艦載飛行員之一,也是我國艦載飛行員中最年輕的一位。截至2016年4月27日,張超一共飛過8種機型,這種經歷在在年輕的三代機飛行員中非常之少。當時,他已經完成了艦載戰斗機陸基模擬訓練的絕大多數訓練課目,再過不久,就將在我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上進行起降飛行。
張超出生在湖南岳陽,關于他,戰友們提起最多的是他的三次人生選擇:第一,他有兩位哥哥,但幼年夭折,作為獨子他依然招飛入伍。第二,航校畢業,本可留校任教,但他選擇了去風險更大的基層作戰部隊。第三,2015年初,全軍選拔第三批艦載飛行員,當時已成家生子的張超又主動報名,自愿來到更危險的艦載航空兵部隊。
正是張超的種種經歷,引起了戴明盟的注意,他親自面試張超,最終把他選到了這支艦載機部隊。
2016年4月27日15時08分,也就是事發兩個小時之后,在趕到醫院不久之后,張超心臟停止了跳動。彩超檢查顯示,在巨大的撞擊中,腹腔內臟擊穿張超的胸膈肌,全部擠進了胸腔,心臟、肝臟、脾、肺嚴重受損醫生說,那么重的傷,能堅持到醫院已是奇跡。片子拿給戴明盟,這位經歷過多次空中突發險情的英雄試飛員,卻沒有勇氣看上一眼。
軍人夫妻聚少離多 共同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數
張超生前留下的影像很少,他的結婚視頻尤為珍貴。張超的妻子張亞是民航的一名空姐,2011年春節,張超和張亞在湖南岳陽老家舉行了婚禮,因為兩人工作繁忙,婚禮的籌備基本都是由父母給操辦的。婚禮前一天,二人才趕到了岳陽。
婚禮上的張超,除了表達對妻子的愛意,對雙方父母的感恩,還對妻子提了個小小的要求:“常年要擔任24小時戰斗任務,不能夠回家,孝敬父母時間比較少,我希望我的老婆,能夠把我不足的地方彌補上。”
張超的妻子張亞當時在民航工作,她曾動員張超也到民航工作,因為相對于戰斗機飛行員,民航飛行員不光待遇高,風險也更小,但是張超拒絕了。不僅如此,張超還反過來動員妻子到部隊工作。2012年夏天,張亞辭去了民航的空乘工作,特招入伍。
雖然張超和妻子都是軍人,但還是聚少離多,兩個人連婚紗照都沒有拍,每年共同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數。2歲的孩子看得最多的就是網絡視頻聊天里的爸爸,這些情況,與張超同宿舍的艾群最為清楚。
艾群的孩子和張超的孩子差不大,艾群說:“我們倆共同話挺多的,沒事聊聊家人、聊聊孩子。出事以后回到了房間,感覺曾經我們倆在一個房間,那種場景歷歷在目。”
艦載飛行榮耀而孤獨 是勇敢者的事業
張超的離去,讓更多的人知道了艦載飛行存在的風險,同時也讓更多人看到了他們內心世界,所經受的壓力和煎熬,甚至一些不為人所理解的東西。
戴明盟說,艦載機飛行員實際上是很孤獨的職業。圈子很小,雖然與其他戰斗機飛行員是同行,但是他們并不太了解艦載飛行的特殊性。艦載機飛行員承受的壓力,圈外人也都不知道,所以他們是一個很孤獨的群體。
雖然艦載飛行孤獨,是刀尖上的舞者,但這是一項勇敢者的事業。2016年8月,新一批艦載戰斗機飛行員,駕駛著殲-15飛機在遼寧艦上,成功完成了阻攔著艦和滑躍起飛考核,并通過航母飛行資質認證。如果不是4月27日的那次意外,這里面肯定會有一心想在遼寧艦上起降的張超。
在取得資質認證后,艾群帶上了張超的手電筒一起上艦。把手電筒揣在衣兜里,艾群覺得很自豪。在張超的遺物里,為什么要選擇手電筒?艾群說:“我走到哪帶到哪,這能夠提示我,兄弟是永遠的兄弟;手電筒是給人指引路的東西,我覺得我們會沿著這條艦載事業一直走下去。”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