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展到第三屆,以“創新驅動造福人類”為主標題,促使我們思考,互聯網發展到今天,也已為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帶來巨大變革,接下來如何再創新?
技術的創新
信息傳播技術的發明創造,是整個互聯網業發展的原初動力——從最初的基礎性技術的發明到隨后各種應用型技術的創新,繼而后者又推動前者的改良乃至革命,如此循環往復,世界互聯網數十年的進程是沿著這樣一條主線展開的。
本屆互聯網大會首次舉辦了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會,全球15個頂尖項目組在烏鎮展示交流最新成果。其中,微軟公司展示了混合虛擬現實和物理現實的全息眼鏡HoloLens,特斯拉展示了可360度感知周圍環境的“增強型自動輔助駕駛”,IBM公布了處理能力相當于40億個人類神經突觸的沃森2016人工智能大腦,百度公司發布的“百度大腦”是全球最大的深度學習神經網絡,中科院計算機技術研究所發布的“寒武紀1A深度神經網絡處理器”則可應用于未來各種人工智能設備中。
此次發布會的意義,不僅在于展示現有成果,更在于向人們揭示技術創新的未來可能性。同時,所有這些尖端技術,都指向同一個關鍵詞:“人工智能”。
理念的創新
自圖靈在其1950年發表的論文《計算機器與智能》中提出“機器能夠思維么”這一問題算起,經“圖靈測試”、“中文房間”試驗,又經深藍、logistello、Akara2010、AlphaGo等象棋程序擊敗人類選手,人工智能發展迄今已超過一個甲子,然而真正蓬勃的發展,不論從資金投入到行業規模、再到產品產出,則都發生在最近若干年間,轉折點正是出現在人工智能從挑戰人、與人對決轉向服務人、與人合作——以IBM的人工智能為例,過去的“深藍”是致力于戰勝卡斯帕羅夫的國際象棋程序,而今天極速發展的“沃森”則是應用于醫療、環境、教育等領域的“認知商業”。
這說明,只有當人工智能的發展邏輯脫離了單維的技術進步、轉向賦能人、發展人以后,人工智能本身才可能獲得全速發展。換言之,技術不是靠技術本身驅動的,在本質上,技術進步的驅動力是人,這是互聯網發展理念的創新(或者說向本質的回歸)。
在互聯網創新當中加入(強調)了人的維度,則接下來必將突破既有的單一學科視野,進入到一個跨學科、跨領域的交叉空間當中謀求互聯網創新,且這種轉向是不可逆的。以人工智能為例,當下重點發展的領域,不論是機器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還是機器人,都已顯現出在技術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多個領域,在計算機科學、生物學、數學、物理學、工程學、語言學、心理學、邏輯學、哲學等多個學科的交叉融合中探索的趨勢,任何一個單一學科已無法支撐其發展創新。反過來,各學科領域也因人工智能以及整個互聯網發展的推動而開展自身的創新乃至革命,這是一個相互的過程。
治理的創新
互聯網在技術、產業等層面的創新催生了互聯網治理的創新。2016年是全球互聯網治理的分水嶺式的重要年份,恰如本屆大會發布的《烏鎮報告》中所陳述的:這一年“我們看到了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完成十年回顧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WSIS)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聯合國互聯網治理論壇(IGF)開啟第二個十年進程;G20杭州峰會通過了《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聯合國信息安全政府專家組(UNGGE)確認,包括國家主權原則在內的《聯合國憲章》等國際法準則適用于網絡空間;互聯網數字分配機構(IANA)職能移交順利完成,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改革取得進展”。
回顧一年前召開的第二次世界互聯網大會,習近平主席曾疾呼,“現有網絡空間管理難以表達全球大多數國家的利益”,是“幾方湊仔一起說了算”的“單邊主義”;而僅一年以后的今天,全球網絡空間治理即出現了上述以“多方”、“多元”為特征的重大轉變!這固然是國際社會長期大聲疾呼和努力的結果,但2016年所出現的治理變革為各國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提出了可預期的希望。
甚至,互聯網治理的創新可能為探索更廣泛意義上的全球治理創新提供思路。尤其是一些涉及到全球公平與正義的問題,已在互聯網治理領域當中呈現出來、嘗試處理并尚待最終解決,例如:在新的ICANN全球利益攸關群體治理模式當中,誰是所謂“利益不攸關群體”?他們的利益如何得以保障?
因為這個世界博大無邊,人類信息傳播事業的使命無窮無盡;因為人的力量豐富遼闊,互聯網也必將源源不斷地創新!歷史發展到今天,人是一切進步的根本邏輯。(徐佳: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