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好于預期。
成績來之不易,重要原因在于我國保持了宏觀經濟政策的“定力”,多措并舉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定力”來自對經濟發展階段的準確判斷。當前,我國經濟仍處在轉型升級、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國內因素和國際因素相互影響,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尚不牢固。推動經濟發展,不能依賴短期政策的刺激,而要著眼于長期政策和深化改革。
“定力”來自對我國經濟增速的預期。面對經濟發展的“L”形走勢以及各階段的反復波動,應順勢而為,不能因一時波動而左右搖擺、松緊反復,而是要久久為功,堅持穩定預期。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經濟增速回落有客觀必然性。急是發展之“疾”之“忌”,需要擺脫和克服經濟增長“速度情結”和“速度焦慮”,需要給企業一些時間,給市場更大空間。因此,應把握好宏觀調控的力度和節奏,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增效,包括用好赤字工具、推進減稅降費、加大支出力度等。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總量適度增長,疏通傳導機制,降低融資成本,加強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特別是創新創業、小微企業、“三農”等支持。
應當看到,之前民間投資的回落,不是缺資金,而是缺信心。在這種情況下,應拓寬民間投資范圍和渠道,消除民企投資的后顧之憂,增強民企發展的底氣,不能因一時的波折而松懈。
少一點焦慮,多一分耐心。我國有巨大的消費需求作為發展支撐,關鍵是如何增強有效供給,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科學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狠抓政策落實改革落地。從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今年中央的多次部署來看,都體現出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穩定的意圖。第四季度乃至明年的經濟,仍面臨巨大挑戰與不確定性,保持定力將是不變的基調。(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振法)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