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金:長征精神伴隨一生
“當兵就要當紅軍,工農配合殺敵人,買辦豪紳和地主,堅決打他不留情……”
在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的病房里,耄耋之年的老紅軍王道金仍然記得這首激昂的歌曲。他是為數不多從“紅都”瑞金出發,闖過五次反圍剿,經過湘江戰役、婁山關大捷,翻過夾金雪山、走過松潘草地,一直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征全程的人,再后來,他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設新中國……我們無法想象,長征,如何貫穿了他的一生。
老紅軍王道金一直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征全程。
1915年,王道金出生在江西興國縣一個貧農家庭,15歲那年他懷揣母親縫制的布鞋,跟上了紅軍的隊伍。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悄然從瑞金出發,渡過于都河,向湘西進發,開始了悲壯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這一走就是二萬五千里。
時年19歲的王道金,已經是紅三軍團第四師的一個小排長。作為湘江戰役的先頭部隊,王道金負責偵查任務,回想起戰斗的慘烈,他至今凄然:“打湘江是長征中最艱苦的一戰。”5天激戰,八萬多人只剩下三萬,紅五軍團三十四師幾乎全軍覆沒。“湘江渡口水面寬,水又深,有的戰士掉進漩渦就被沖走了。”三軍團四師十團團長沈述清和繼任團長杜仲美相繼犧牲,王道金所在連一百多人僅余三十人,一排最后只剩下十來人。紅軍戰士們的鮮血染紅了滔滔江水。付出巨大的犧牲后,紅軍最終突破了國民黨重兵設防的封鎖線,渡過湘江,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于湘江以東的企圖。
1934年12月,中央紅軍攻占貴州黎平,并召開政治局會議,確定向黔北進軍,建立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地區新的根據地。1935年1月初,紅三軍團四師渡過清水江、茶山關,經尚稽鎮向遵義開進。王道金帶領的一連一排到達南白鎮,奉團部命令駐守。由于新增幾十名新戰士,一排改為警衛連,王道金任連長。警衛連的任務一是監視貴陽、鴨溪方向來犯之敵,二是保衛三軍團沒收委員會及其物資。
為了確保遵義會議的正常召開,王道金帶領警衛連不分白天黑夜地執行警戒任務,防止軍閥搞破壞。“保衛毛主席,保衛黨中央,我為遵義會議站崗。”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遵義召開,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和紅軍,也挽救了革命。
回憶長征途中爬雪山、過草地的場景,王道金說:“過夾金山時,當地老百姓說大雪山是神山,鳥都飛不過去。可無數的紅軍戰士沒有退縮,在前有天險,后有追兵的困境中毫不猶豫地上山了。”
在杳無人煙的松籓草地。王道金所在的十一團,計劃7天走出草地。可無邊無際的草叢、沼澤讓他們幾乎無從下腳,腳下是草莖和腐草混合的爛泥,有的陷得太深沒有救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戰友犧牲。
從1934年10月16日紅軍渡過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中國工農紅軍從江西到陜北,歷時兩年整,行程上萬里,其間經過無數次激烈的戰斗,幾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戰,人數從出發時的八萬六千人銳減到不足三萬人。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無數王道金一樣的紅軍戰士憑著一股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心,支撐到了勝利到來的那一天。
長征勝利結束后,王道金接受組織安排到陜北紅軍大學學習。七七事變后,紅軍改編為八路軍,王道金調入一二零師,任連指導員,先后參加了抗日游擊戰和留守警衛工作。解放戰爭期間,他又作為師供給部政委參加了隆化戰斗,并因后勤保障工作突出,榮立大功一次。
1958年,中央號召部隊支援地方建設,王道金被分配到了貴州銅仁,任專署副專員、地委常委,在這里一干就是13年。在他任內,主持修建的銅仁機場和湘黔鐵路銅仁段兩件工程,對改變銅仁落后面貌起到了關鍵作用,至今還是當地民眾口中津津樂道的“政績”。
“當了一輩子兵,打了一輩子仗,再苦再難都勝利了,從不后悔當紅軍。”王道金慈祥而謙和的面龐上看不到一絲苦難的陰影,對于這樣一位歷經滄桑、閱盡世事的老人而言,長征,就是他的一生。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