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一部十一室團隊
央視網消息2016年,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的大幕開啟。CZ-2F 運載火箭在磨礪了三年之后,再次出征,作為中國唯一一型專門為載人設計的運載火箭,有她特殊的發射使命。100%的發射成功率,也為她贏得了“神箭”的美譽。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一部十一室負責這型火箭的總體設計,在火箭發射的各個階段都有這個團隊的身影。
火箭“倆王”
控制系統指揮 王海濤
動力系統指揮 王楠
航天圈有一個笑話:兒子問爸爸什么是火箭?爸爸答,火箭就是“倆王”啊。然而,在“神箭”隊伍中,還真有“倆王”,分別掌管著重要的控制系統和動力系統。控制系統指揮王海濤,勤勤懇懇,心細如發,協調調度,有條不紊,看他指揮就倆字“放心”。動力系統指揮王楠,那可是元老級別,對發動機知識了然于胸。剝離、復查各項工作完成得干凈利落,廣受好評,人們尊稱“王老師”。不但如此,“倆王”作息規律,嚴于律己,在發射場“減肥排行榜”中牢牢占據著頭兩名。
南征北戰
在這個團隊中,肖士利和顧名坤可以說是最辛苦的,不僅僅是發射場工作量大,更重要的是兩個人都剛剛執行完CZ-7的首飛任務。從“天涯海角”到“大漠戈壁”,南征北戰。作為地面總體崗,肖士利的名字在靶場出現的頻率頗高,發射場找、廠里找、所里找、設計找、調度找……名副其實的地面支持系統“大管家”。顧名坤是隊伍中出了名的愛學習,每天晚上都將第二天工作需要的圖紙鋪滿一床,仔細查看。尤其是Y11火箭特有的逃逸系統總裝,他和研究院反復協調,不斷確認狀態,確保細節毫無遺漏。
新人“老將”
彭越和秦曈同是執行本次兩發任務的新人,“哥倆兒”又都是83年出生。不同的是,彭越還是隊伍中的一員老將,改進型CZ-2F火箭的所有任務他是發發未落。2015年從故檢系統指揮到利用系統指揮,變化的是崗位角色,不變的是工作態度。做事認真負責,技術精益求精,這就是彭越。秦曈可是首次作為型號總體崗執行發射場任務,由于工作需要,白天要到現場去了解各項工作,晚上還要參加復查、雙想會議,但對待各項報告可是周到細致,機房的2號機就差貼他的“專屬標簽”了。倆人的交集還在利用系統,一個諸元生成,一個裝訂試算。哥倆互相校對,結果對到小數點后3位才算結束。“新人老將,共同努力”,用最嚴謹的態度,確保工作萬無一失。
安全使團
“神箭”隊伍還有這樣一只特殊的團隊,他們在發射時嚴密地監控著每一個關鍵參數,時刻對火箭的“身體狀況”進行檢測,這就是逃逸安控團隊。別看火箭飛行這短短的500多秒,背后付出的努力數以年記。鄭立偉和常武權就是他們的代表。鄭立偉從事逃逸判據已經很多年了,但為了航天員的安全,他每次任務前都要反復琢磨,認真準備。當然壓力也隨之而來,凌晨兩點睡夢中還大喊一聲“那幾個遙測參數怎么樣啦。”常武權說話溫文爾雅,頗有儒將的風范,但做事那叫一個認真,一絲不茍,有著參數類專業對數字精益求精的執著,基地人尊稱他“常總”。他預測的射前二級推進劑溫度比實測值只差了0.3℃,別人對他交口稱贊的時候,他還默默地說了一句讓人瞠目結舌的話,“還是差點兒”。
四朵金花
李文清,鄧舞燕,容易,劉立新
俗語講“巾幗不讓須眉”,十一室的“四朵金花”在“神箭”隊伍里聞名遐邇。容易,總體主任設計師兼火箭指揮,發射場處處都有她的身影,什么工作最緊張、最重要,你跟著她就知道了。她的筆記本是發射隊所有人眼中的“百科全書”,從任務到流程,從人員到時間,從協調單位到關鍵環節,記錄得清清楚楚。劉立新,人們尊稱“劉大姐”,儀器電纜安裝的每一個環節都事必躬親,每天在塔架上往返,十分辛苦。有人勸她歇一歇,她總是說,必須親眼看到了才放心。鄧舞燕,發射隊有名的美女,不說你是無論如何也猜不出她是從遙五一直跟過來的老兵,不但技術過硬,還關心同事,是十一室發射隊的“貼心大姐”,噢,是“貼心小妹”才對。李文清,人如其名“文靜清秀”,別看2015年才到十一室,卻已經經歷了CZ-5合練,CZ-3A系列火箭發射等多項任務,作為十一室發射隊最年輕的隊員,可還真有種與年齡不匹配的冷靜沉著。這“四朵金花”構成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一道亮麗的風景。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一部十一室團隊
天宮的成功只是開始,神舟的圓滿成功才是目標。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一部十一室CZ-2F T2、Y11火箭雙發射團隊只是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眾多航天人的縮影。這些航天人放棄了節日和假期,為了自己的追求與夢想,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嚴謹的工作態度、扎實的技術功底、團結的工作作風,確保載人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為中國航天建設60周年獻禮,為新中國成立67周年獻禮!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