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毛澤東長征舊居內擺放的煤油燈。中國經濟網記者馬常艷攝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嘆為觀止的偉大奇跡,是一部氣壯山河、彪炳千秋的英雄史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寶貴精神財富。80年前,長征的火種將全國各族兒女團結起來,為民族的獨立自由而不懈斗爭,發生過太多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為了傳承長征精神,8月23日至9月底,由中央網信辦主辦的“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活動舉行,來自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經濟網等近百家網絡媒體編輯記者,沿著紅軍經過的江西、湖南、貴州、四川、甘肅、陜西6省份的革命老區深入采訪,回憶那一段段不可磨滅的歷史,重溫那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彭德懷殺戰馬
長征途中,部隊馬上要斷炊了,彭德懷只好將飼養員叫來問:“還有幾匹牲口?”老飼養員回答:“連軍團長那匹黑騾子在內,有6匹!迸淼聭严铝,“全部殺掉!崩巷曫B員堅決不肯殺大黑騾子,彭德懷說:“我也舍不得,現在連野菜都沒得吃,只有殺了牲口,才能出草地。只要有人在,牲口,敵人會送來的!边@樣,把牲口殺了,他們軍團部只留一點雜碎,肉全部分給各連隊了。
賀龍釣魚
當時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蕭克的夫人要分娩了,賀龍不聲不響用麻繩和針做了一魚鉤,就這么往水草里一扔,居然還真釣上魚。他的堂弟賀文玳回憶:“也許是被紅軍精神感動了吧,魚也來貢獻。賀龍吩咐炊事員熬了魚湯送去。后來,蕭克夫人順利產下一男娃,因出生在紅軍土制的一座碉堡里,賀龍就給娃子取名為碉堡……”
賀炳炎忍痛鋸右臂
1935年11月4日,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湘鄂川黔分會在桑植縣劉家坪召開會議,研究何如粉碎蔣介石發動的圍剿問題,決定并部署了突圍轉移。11月19日,紅二、六方面軍團分別在劉家坪、干田壩和瑞塔鋪的楓樹塔舉行大會,誓師突圍,開始了偉大的長征。
1935年12月21日,紅二、六軍團在遂寧縣瓦屋塘的雞公坡向陶廣縱隊第六十二師發起進攻,想從這里打開西進的通道,但沒有成功,部隊傷亡300多人,紅五師師長賀炳炎右臂被擊斷,在鐘家山庵堂做了截肢手術。從此,成為紅二方面軍的第一位獨臂將軍。
“鍋就是使命”
紅軍長征過草地時,連野菜也沒有,戰士們饑寒交迫,每個人都很疲憊,但是炊事班的戰士們不論什么時候都要背著身上那口大鍋。有同志勸說,都沒東西吃了,還背著一口鍋做什么?炊事班的戰士說:“我是炊事班的戰士、鍋就是我的使命,即使沒有糧食給大家煮點熱水暖暖身也是好的!蓖瑯拥那榫耙舶l生在醫療隊,戰士寧死也不忘拿自己的擔架,因為還要搶救傷病員。
爭嘗野菜
紅六軍團保衛局的七人過草地時,由于荒蕪人煙,已斷糧好幾天,身體快垮下來了。為了填飽肚子走出草地,他們分頭采了一些野菜,但又分不清哪些有毒,哪些可以食用,于是決定召開一次黨小組會,選出一人先嘗,鑒別出無毒野菜供大家充饑。
會上,四名黨員要求先嘗,三位要求入黨積極分子也要嘗,年老的要嘗,年輕的也要嘗,都想把危險留給自己,生存留給別人,場面感人至深。最后以投票表決的方式,選出了最年輕、抵抗力最強的陳云開先嘗,理由是他能抵抗住野菜的毒性。不知名的野菜,苦、酸、麻、辣、澀,味道俱全,當他品嘗到第七種野菜時,終于中毒暈了過去。陳云開經戰友們搶救未有大礙,戰友們吃了無毒的野菜,走出了草地。
一雙草鞋的故事
在位于江西于都縣的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內,一個展柜內靜靜地躺著一雙與眾不同的草鞋。和其他紅軍穿戴用過的實物不同,這雙草鞋幾乎還是全新的,編制鞋子的材料也不是一般的草鞋用料,而是柔軟舒適的黃麻,每只鞋的鞋面上還頂著一只漂亮的繡球。
這雙草鞋的主人是一名叫謝志堅的老人,他是當年參加過長征的紅軍戰士。1934年10月,當時還是個小伙子的謝志堅接到紅軍大部隊命令要連夜離開于都縣。得知消息后,他的未婚妻春秀連夜趕制出了這雙草鞋送給他。
在整個長征路上,謝志堅都十分思念春秀,春秀送給他的草鞋,他只穿過兩次,一次是過金沙江,一次是過大渡河。
50年代時,謝志堅回到家鄉于都尋找未婚妻春秀,這個時候他才得知,春秀當年已經被國民黨軍殺害……
70年的愛情守望
池煜華是江西興國縣的一個傳奇人物,這位老人是一位蘇區紅軍高級將領的遺孀。因為一直執著地認定丈夫仍活在世上,她苦苦守望了72年之久,直到去世。
池煜華是李才蓮的童養媳,比李才蓮大三歲。面對青梅竹馬的丈夫,直到成年后的新婚之夜,池煜華才知道對方共產黨“高官”的身份。1929年大年初二一早,新婚的第三天,池煜華就不得不送丈夫到前線。而受丈夫的影響,留守在家鄉的池煜華也開始積極從事革命工作,成為了興國縣蘇區干部。
1933年,第四次反“圍剿”獲得勝利,池煜華打聽到李才蓮下落,思念丈夫心切的她與人搭伴步行了五六天,前往七里坪與丈夫會面,但短暫的相聚后兩人又不得不分別。臨別前,李才蓮送給妻子一面鏡子作為信物,并告訴妻子,“戰爭時期,消息不很確定,如果有人說我死了,千萬不要相信,記住,等著我。”
然而這一別卻成了永別。1935年5月,李才蓮不幸在戰斗中犧牲。但始終不相信丈夫死訊的池煜華,一直等待丈夫的歸來。這一等,就是70多年。
傳奇的“一碗子”
1936年7月,紅軍經過柯河時,幾位藏族牧民在返家途中遇到一名身負重傷、氣息奄奄的女紅軍,身邊帶著一個小男娃。女紅軍用微弱而顫抖的聲音吃力地說著什么,牧民們不懂漢語,不過從女紅軍的表情看得出,大意是請求他們收養孩子。當牧民索朗會意地把小娃抱起來向她頻頻點頭時,這位女紅軍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牧民們迅速地掩埋好女紅軍的遺體,把孩子帶到家里隱藏起來。從此,生活在貧困線上的善良的牧民們紛紛伸出了救援之手,你一碗糌粑、我一坨酥油,共同撫養著紅軍娃娃。漸漸地,“一碗子”便成為牧民們對紅軍娃娃的稱呼,也成了這位紅軍遺孤的正式姓名。后來,長大成人的“一碗子”,和垮沙鄉的藏族老鄉一道,迎來了阿壩解放,過上了幸福生活。
一個糌粑盒子的故事
在馬爾康木爾宗,聽說紅軍要來,全村男女老幼都跑光了,阿斯足家有一個60多歲的老喇嘛,因體弱多病,行動不便,未能隨眾離去,但仍然受畏懼情緒的驅使,想出門去不遠的斯密寨躲一躲,當他拄著拐杖在小路上艱難行走時,迎面走來一個紅軍戰士,親切地招呼他,噓寒問暖,熱情地摻扶他回到寨子上,這時虔誠的喇嘛,才如夢初醒,醒悟到村民的逃避和恐懼是多余的。
此后,喇嘛受到駐村紅軍戰士的關懷,勝似親人的照顧,把他安置在舒適的氆氌氈子床鋪上,給他倒茶,送饃饃,講紅軍政策和革命道理,在喇嘛的勸說下,逃散的百姓都回到了村寨,消除了顧慮,給紅軍帶路,當通司,籌糧,搞運輸,擴紅工作也得到響應。紅軍北上離村時,還特意給喇嘛送來一盒珍貴的糌粑,喇嘛含淚望著紅軍戰士漸漸遠去的背影,口里念叨著說,真是菩薩軍隊呵。這只糌粑盒流傳下來。從此,馬爾康木爾宗鄉流傳著一個糌粑盒子的紅軍故事。
終生難忘姐妹情
馬爾康草登鄉斯鳥村的澤郎姐,在她十六歲的時候,一天,從下阿壩方向來了一支扛著火紅大旗的工農紅軍隊伍,她從來沒見過人數這么多、紀律秩序這么好的隊伍,她去投奔紅軍,有位斷了左手的女紅軍住到了她家,對人和藹可親,處處像長姐對待小妹一樣關心她,她倆姐妹相稱,她當了村里的婦女代表,她和紅軍大姐情同手足,吃在一起,睡在一起,工作活動也在一起,形影不離,心意相通。紅軍首長也很信任她,把成捆的槍支和大量彈藥存放在她家。
不久,就有鄰居多次來約她,要求偷幾支紅軍的“快火”,澤郎姐始終沒有答應他們,紅軍存放的槍支彈藥毫發未損。一個多月后,紅軍離開時,首長拉著她的手,感謝澤郎姐對紅軍的忠心幫助,送給她半包馬茶,青稞三斗,玉米四斗、舊軍大衣一件。臨行之際,澤郎姐同紅軍大姐熱忱擁抱,泣不成聲,依依不舍。這段閃光的歷史,澤郎姐常常回憶,終身難忘,記憶猶新。(中國經濟網記者馬常艷整理綜合中國經濟網、中新網、千龍網、星辰在線報道)
圖片說明:馬爾康紅軍長征紀念館內雕像。中國經濟網記者馬常艷攝
[責任編輯:盧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