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中提出:我們將力爭在重大項目、重點方向率先突破,積極牽頭實施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在科技方面實現從跟跑到領跑,中國正在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轉變。
經濟學家 張連起:就像類似于量子衛星,以后會有類似的一些國家大計劃、科研大計劃、大工程、率先突破。總書記貫穿這個創新路線,提到中國要引領國際科學的前沿。這個應該說是體現了大國的擔當和責任,也體現了中國方案、中國自信,特別是中國創新的一個標志性的符號。
從日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看,中國位列世界最具創新力經濟體第25位,成為報告發布以來第一個躋身25強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國家。
今年上半年出臺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制定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目標: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為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支撐。
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知識產權與科技法研究室主任 宋河發:咱們科技方面的在國際上,和國際相比我們是三個“跑”。一部分領跑、一部分并跑、還有相當一部分是跟跑。從整個技術的發展情況來看的話,包括科技的重大突破看,我們國家在國際上的話語權還不多、還不夠。
宋河發說,在成為科技強國之路上,激發科技創新活力,人的積極性是關鍵。
宋河發:科研人員怎么樣激發他的創新活力、創新積極性、主動性,這點非常重要。這一次中央深改辦第27次深改小組的會議,提出的知識價值創造的分配政策,還有建立薪酬體系和收入增長機制,這就不是僅僅限于過去的科技成果轉化,還包括科技成果的創造和社會的推動應用。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