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生活中都遇到過這樣的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不僅知道自己的手機號碼,甚至在電話里直呼自己的名字,連家庭住址、身份證號碼都打聽得一清二楚。
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有關部門消息稱,自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新增設“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罪名后,江蘇全省檢察機關共受理該類案件106件232人,起訴81件145人。
從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將以上罪名取消,取而代之的是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從施行之日至今,江蘇全省檢察機關共受理該類案件30件53人,起訴12件26人。
廢棄的火車票、包裹上的快遞單,商家搞的各種有獎問卷調查、辦理會員卡送積分活動,連接公共場所WiFi……種種不經意間,個人信息就被泄露出去。
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有關人士介紹,互聯網服務商、電信運營商、銀行、中介機構、房地產開發商、保險公司、快遞公司、外賣機構、淘寶賣家等各種組織機構或企業、個人都在長期經營中,逐漸形成并積累各自的用戶信息數據庫。其中涉及姓名、性別、年齡、生日、住址、電話、銀行賬號等大量個人基本信息。有的因管理不善而導致“被動泄密”,有的則是“主動泄密”。
“一些組織和個人,違反職業道德和保密義務,將這些消費者信息數據竊取后出售牟利。”南京市玄武區人民檢察院偵監科科長周穎說,在警方查獲的個人信息泄露源頭中,有電信公司、快遞公司、銀行等企業工作人員,也有醫院、學校、工商部門人員,他們利用自身崗位的特殊性,輕而易舉獲得了大量個人信息。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