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珺新華社國際部評論員
古代絲綢之路的繁榮與綿延,離不開當時沿線國家、社會和人民互通有無的需求和相當程度上的開放與包容。這種開放與包容使得大陸兩端的不同文明得以溝通交流,相互借鑒吸收。習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的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正是對人類歷史成功經驗的傳承與創新。
經過近三年的規劃與完善,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構想正在亞歐大陸上逐漸扎根,將沿線國家的發展和利益納入整體規劃,大國與小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勢,努力建設更緊密、暢通的經貿聯系,實現共同發展。
“一帶一路”偉大構想,主張各國超越冷戰思維、零和博弈和各種偏見樊籬,共商、共建、共享發展成果,既為中國經濟在更廣范圍、更長時間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包容性增長開拓了新空間,也能夠帶動和助力其他國家發展繁榮,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了新動力,是一項共贏策略。
當今全球治理和世界秩序轉型重構呈現出深度競爭與深度融合的復雜格局,國際社會彌漫“發展的焦慮”。在一些國家,鼓吹貿易保護、歧視排外的政客日漸得勢,甚至已經有政府開始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同時,全球各地區安全局勢明顯惡化,冷戰對抗思維存在復萌風險,對各國經濟增長與可持續發展帶來壓力。
在這一背景下召開的G20杭州峰會,正是全球主要經濟體領導人面對面進行“頭腦風暴”,協調應對共同挑戰的重要契機,而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構想也為G20加強合作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和模式。
經濟發展是世界整體安全的核心,經濟停滯甚至倒退給全球安全帶來難以預測的風險和隱患,在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的基礎上,各國應將關切重點從地緣政治轉移到經濟發展,才有可能夯實全球安全根基,避免掉入“地緣政治陷阱”。
長期以來,國際經濟存在發展不均衡問題,一些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未能充分參與國際經濟金融規則制定,未能充分享受到經濟增長給人民帶來的福利。針對這一個問題,G20需著眼改善全球經濟治理,扭轉發展中國家話語權弱勢,協調各方資源優勢,幫助發展中國家從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開始,改善經濟發展基礎,逐步實現均衡發展。
“一帶一路”構想的長遠眼光也值得G20借鑒。作為當前全球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對話平臺之一,G20應抓住杭州峰會的機遇,著手從危機應對機制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充分釋放潛力,為全球治理改革發揮更大作用。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是“一帶一路”構想所具備的重要特點,也是中國為G20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分享“中國夢”,構筑“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作為基礎。一些發達經濟體希望保持在國際經濟等領域的優勢地位,而采取限制新興經濟體發展的措施,在全球化已達較高程度的今天,也令發達經濟體付出增長遲滯、動力衰退的慘痛代價。“一帶一路”所秉承的共贏理念,是G20真正發揮自身作用,帶動全球經濟恢復增長,甚至推動全球均衡發展所必須領悟和踐行的關鍵原則。
[責任編輯:盧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