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固原考察時說,我們要繼承和弘揚好偉大的長征精神。緬懷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長征路。今天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新長征。我們這一代人要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習總書記發出的長征“動員令”,令人熱血激昂。那么,要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需要怎樣的精神面貌?在8月下旬,中央網信辦主辦“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活動中,人民論壇網(微信號:rmltwz)記者隨行來到了首站江西探訪長征故事,以下是途中的真實感想。
坐在從北京飛往贛州的飛機上,看著窗外自在的白云,不經意回頭瞄到旁邊的人在看江西行程安排,細問之下,原是別的部門也組織了走長征路的活動。不禁想:無數的現代人奔赴革命老區感受長征,那么,長征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精神?這段看似遙遠的歷史,究竟會對你我有何觸動?這不禁讓我有些隱隱的期待。
22日,第一站采訪101歲的長征親歷者,看到王懷登老人拄著拐杖走進來時,我竟然鼻腔一酸,情緒難以抑制的激動。直到老人坐落開始講述,大批媒體同行已經擺開架勢,我稍有平復,開始傾聽。盡管有口音,我還是清楚得聽到了老人說的一些句子:“打江山不容易,要相信黨,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年輕人要艱苦奮斗”
這些話如果放在平時,也許會有人嫌啰嗦?墒沁@出自一個百歲老紅軍之口,就別有一番歷史的厚重。也許只有經歷過槍林彈雨,經歷過浴血奮戰,親眼看到新中國的成立和過上現在好日子,才更能體會理想信念的重要和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在采訪途中,我不止一次被深深打動過。馬前托孤的李美群,把未滿月的女兒托付給群眾,轉入山區參加游擊戰爭,不幸被俘后犧牲。為防敵人“鏟草除根”,群眾帶著她的女兒東躲西藏,終于把她撫養長大。她的女兒直到長大才知道自己的媽媽原來是紅軍,從未見過生母照片的她來到展覽館,看著墻上懸著媽媽在獄中挨打的臉部浮腫的照片,哭的跪地不起……我聽著這個故事,看著李美群的照片,心中感慨萬千:這是怎樣的一種革命精神?同樣是母親,推己及人,懷胎十月的孩子剛生下不久,斷然是不想和孩子分別的,而且剛生完身體也比較虛弱,可就是這樣她還是毅然決然地騎馬去追趕紅軍。
這樣的故事在老區有很多。妻送郎、父送子,離別很可能就是訣別,賢妻稚子、父母雙親,那個都不舍得,可是沒有國哪有家?跟著紅軍才有過上幸福生活的希望和奔頭!革命老區的百姓們,寧肯自己吃不飽,也要籌款湊糧,送親人當紅軍上戰場,這其中許許多多的真實故事,讓人唏噓和感動:“革命理想高于天”從來就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在不舍離別中做出的大愛抉擇。
人心齊,同仇敵愾,可勁往何處使?槍往哪里打?在葉萍革命舊址群,我看到了黨領導的蘇維埃政府在這里初見規模和制度;在紅井舊址,看到了毛主席為解決群眾實際困難打水井;在好干部作風館,看到了共產黨人辦公自備飯袋,辦公家事吃自家飯,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青草茵茵,似乎覆蓋了革命先輩們初創共和國的足跡,古槐巍巍,似乎消散了戰火的硝煙,然而閉目靜思,這些精神留給我們的啟示:只有黨指揮槍,軍民一心,才有了新中國的成立,才有了今天你我幸福自在的生活。當我們在為加班、為生活瑣事,在嚎叫“身體都被掏空了”“整個人都不好了”的時候,想想“革命長征兩萬五”,想想我們每個人的中國夢,你會發現短暫休整之后,似乎又有了“雄赳赳、氣昂昂”的前行力量和勁頭。
這次采訪路上,5天3市2縣,20個采訪點,如果說不累那是鐵人。奔波在路上,對比當年紅軍長征,我們能夠吃飽穿暖住在屋子里,前無追兵后沒堵截,更沒有同伴傷亡這么沖擊內心的事情,還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當下,還有什么臉面不去艱苦奮斗,努力實現夢想?
“長征永遠在路上”滄海桑田,有一種精神穿越時空,貫穿歷史、映照當下。正如習總書記所說,“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克敵制勝,這些都是長征精神的內涵。”
行動中見精神,在實干中見真章。長征精神映照當下,讓我們接過歷史“接力棒”,續寫新時代下我們每一個人的新長征、新傳奇!
[責任編輯:盧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