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蔡華偉
“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其中一季度增長5.8%,二季度增長6.1%。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19個行業增加值增速快于一季度……”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馮飛在25日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說,今年上半年工業運行可用三個詞概括——緩中趨穩、穩中有進、進中有難。
上半年工業運行怎么看
“所謂緩中趨穩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馮飛說,一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較穩,上半年6%的增長,與年初提出的預期增長目標基本吻合;制造業對工業穩增長的支撐作用增強,上半年制造業增加值增速6.9%,比一季度加快0.4個百分點。
二是工業企業效益明顯改善。1—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9%,比一季度回升0.5個百分點;實現利潤同比增長6.4%,改變了去年持續負增長狀態,其中,制造業利潤總額增長12.5%。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3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或持平。虧損企業虧損面16.6%,為5年以來同期的最低水平。
三是積極的跡象明顯增多。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降幅持續收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連續4個月在榮枯線以上。
“穩中有進表現在三個方面。”馮飛說,一是高技術制造業增速加快。上半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比工業整體增速高4.2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的占比達到12.1%。二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其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8%,增速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輕工、紡織行業前5個月實現利潤分別增長11.2%和5.8%。三是去產能、補短板取得積極進展,工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效應初步顯現。初步統計,上半年鋼鐵去產能達到1300多萬噸,是今年目標任務的30%左右,粗鋼產量同比下降1.1%,前5個月鋼鐵行業實現扭虧為盈;前5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同比下降0.22元,處于近3年同期最低點;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則增長了14.5%。
馮飛說,進中有難的“難”也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有效需求總體偏弱。出口持續低迷,上半年工業領域的投資增速只有4.2%,民間投資增速只有2.8%。二是新舊動能轉換還要一個過程。三是一些資源型省份和重化工業占比較高、產業結構比較單一的地區,以及采礦業、冶金行業下行壓力比較大,面臨的困難也比較多。“下半年工業經濟還有很多不確定性,所以還要加大政策力度,保持住工業趨穩的好態勢。”馮飛說。
行業分化趨勢加劇怎么看
數據顯示,前5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幅6.4%,其中制造業利潤增幅12.5%,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增幅17.1%。但是,煤炭、石油石化等行業利潤分別下降70%多和50%多;鋼鐵行業效益雖有改善,但是整個行業利潤率只有1.61%;水泥和平板玻璃這兩個行業的企業虧損面分別在40%多和30%多。那么,如何正確地理解和認識行業分化趨勢呢?
“關于行業分化有四個方面的數據可供分析。”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介紹說,首先,從工業的三大門類看,上半年制造業增速6.9%,快于工業整體增速0.9個百分點,采礦業僅增長0.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6%。這意味著產業結構在分化中進一步優化,過度消耗能源資源的狀況在改變。
再從制造業內部來看,新舊動能轉換也在分化中加速推進。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速為10.2%,比制造業增速高出3.3個百分點,醫藥、電子行業的增加值分別增長10.3%和9.2%。傳統輕工、紡織行業的增加值增速穩定在6.5%。而幾個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都是負增長,其中,粗鋼、電解鋁產量和造船完工量同比分別下降1.1%、1.9%和7.4%。水泥產量增速3.2%,平板玻璃只有1%。
從行業內部看,符合升級方向的行業、品牌引領和技術改造效果初顯的行業表現出良好運行態勢。這也說明傳統產業在分化中加快了轉型升級步伐。比如,紡織業增加值增速7.3%,其中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增速達到10.9%;基本型乘用車的產量上半年同比減少34萬輛,但是SUV(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增加了109萬輛,成為汽車增長的主要力量。再看有色行業,上游的冶煉行業增速只有8.3%,但是壓延加工業的增加值增速達到了13%。此外,與衣食住行比較緊密的食品、文教辦公用品、日用化工品的增速都在7%以上。
最后,從效益情況看,行業分化也加重了部分行業的困難,這給結構調整提出了一定的挑戰。
“應該說,分化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使然,也是市場引導在起作用。”黃利斌說,出現分化不用太擔憂,關鍵是如何引領分化趨勢,推動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總體來說,一方面要加快培育新動能,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修補傳統產能,也就是堅定不移地去產能,多措并舉降成本、突出重點補短板,同時不斷地為企業發展營造好的環境。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