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經濟史,每一次思潮革命,都伴隨著顛覆與再顛覆的反復;每一輪周期起伏,都伴隨著質疑與反質疑的遷移;每一個行業崛起,都伴隨著成長與再成長的惆悵。互聯網金融行業,誕生于互聯網技術生機盎然的土壤之中,茁壯于民間資本和金融思潮萬物生長的背景之下,如今,正邂逅金融風險積聚帶來的種種挑戰,需要擺脫青春的躁動和混亂,找到新的方向。
野蠻生長累積風險從2007年第一家P2P平臺建立,到2013年第一只寶寶基金面市、第一家互聯網保險獲批;再到2014年第一個微信紅包發出和2015年第一家網絡銀行開業,互聯網金融概念不斷升溫、模式不斷擴展、規模不斷擴大、沖擊不斷增強。近幾年來,網上銀行用戶始終保持著10%以上的增長,網絡支付用戶規模保持著近20%的增速,互聯網保險銷售規模連續3年增速超過150%,P2P平臺投融資者增速甚至超過200%;ヂ摼W金融一邊積極改變著借貸業務、股權投資、保險業務、支付業務、征信業務、創新業務的服務模式,另一邊又在快速拓展過程中逐漸蠶食著傳統金融的行業生態,激發了傳統金融在互聯網技術應用上的厚積薄發。
雖然互聯網金融帶來了令人側目的“鯰魚效應”,并爆發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但在野蠻生長的過程中,也悄然積累了種種風險,暴露出諸多問題。
自互聯網金融誕生以來,欺詐事件就層出不窮,敲響了互聯網金融的警鐘。互聯網金融之所以容易滋生旁氏騙局,是因為目前的互聯網金融大多以互聯網企業為經營主體,缺乏開展金融業務的經驗,對實體經濟也缺乏了解,風控意識大多嚴重不足,激進發展中一遇到挑戰就難以自恃;互聯網金融天然就帶有重包裝、輕內涵的浮躁基因,相比傳統金融更懂得將自己包裝為時代的代言人,很容易帶來盲目跟風的羊群效應;互聯網金融受到風險投資的趨利鞭策,創始人和經營者往往有較強的短期套現傾向,為在多輪融資中獲得高價抽身而出的機會,一些互聯網金融企業非常激進,缺乏長期可持續發展規劃,為欺詐行為創造了條件;互聯網行業雖然激發了創新的各種可能,但也更會利用并消費人類貪婪、短視、從眾等弱點,也善于打著無風險高獲利的口號,營造饑餓營銷氛圍,讓一些金融消費者無形中就喪失了必要的警惕。
風險集中爆發:相互串聯、傳染、加持、混雜對現代經濟金融體系而言,最危險的是系統性風險,一旦各類經濟風險相互串聯、相互傳染、相互加持、相互混雜,那么,風險的集中爆發就會更加激烈,風險的應對就會更加困難,抽絲剝繭的過程往往會很長,并帶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遺癥。互聯網金融的可貴之處,恰在于它創造了無數的可能,而從硬幣的另一面看,這又是它真正的危險之處:成為經濟風險混合的新紐帶。從現狀看,肆無忌憚的邊界擴展,激化了復雜的風險傳染問題。今年以來,我國房地產市場經歷了一輪非典型的瘋狂,在三、四線城市去庫存未見任何實質進展的背景下,一、二線房地產市場卻呈現價格飆升態勢,暴露出令人憂慮的泡沫風險和結構風險。在這其中,互聯網金融就起了放大風險和傳染風險的作用,部分房地產中介企業打著互聯網金融的旗號和各類P2P平臺合作,推出了一系列首付貸產品,不僅引爆了房市非理性炒作,還帶來了一系列難以處理的復雜后果。
信息不對稱格局:金融危機的隱患金融的本質是資金融通,其支點是信用,而信任則是基于信息對稱。從經驗上看,一旦某項金融業務形成了信息不對稱的格局,往往會埋下爆發金融危機的隱患。例如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就是由于大量復雜金融衍生品造成了信息不對稱格局,金融機構非理性發展這些產品不僅給消費者帶來了巨大風險,也把自己無形中帶入了風險透支的泥潭。目前,互聯網金融也正在形成新的信息不對稱格局,畢竟,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和金融相互融合的產物,兩者具有各自的專業復雜性,而很多互聯網金融產品在刻意加重而非減輕了這種信息模糊,給市場失序埋下了巨大隱患。目前互聯網金融存在的信息不對稱,體現在多個方面:金融消費者對互聯網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存在哪些盲點、弱點和風險點缺乏必要的了解;金融消費者對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結構和性質缺乏必要的了解;金融消費者對互聯網投資的實體方向缺乏必要的了解;金融消費者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金融實力和市場運作缺乏必要的了解;金融消費者對極端情況下的資產保全缺乏必要的了解。
避免互聯網金融成為宏觀審慎監管的新盲區當前,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局部性金融危機的底線,迫切需要加強宏觀審慎監管,但遺憾的是,互聯網金融正成為宏觀審慎監管的新盲區。一方面,由于互聯網金融和部分“類互聯網金融”企業都是跨界企業,而我國金融監管更側重于機構監管,而非功能監管,這就使得一些從事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非金融機構成了監管的空白點;另一方面,由于互聯網金融是新生事物,且沒有成熟的行業自律機制,監管機構對如何監管也存在疑問,金融消費者對于如何投訴和維權則缺乏經驗。監管盲區的存在,使得互聯網金融的野蠻生長很容易偏離正確、有序和健康的軌道。
直面風險,迎接挑戰,在繼續肯定和鼓勵互聯網金融做大做強的前提下,著力于促進風險管控和審慎發展,成立行業自律機構,明確監管定位補位,提倡誠信行業操守都是必要的。而更重要的是,從根本上完善互聯網金融的基因,用金融的穩健內斂抑制互聯網的輕浮躁動,從三個維度深度推進傳統金融對互聯網金融的有序改造。首先,用商業銀行的風控優勢彌補互聯網金融的短板。既要鼓勵、支持商業銀行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也要有序引導互聯網金融企業通過各種渠道借鑒并應用商業銀行的風控機制。其次,用投資銀行的凝聚效應促進互聯網金融整合;ヂ摼W金融以VC和PE為支點的初期發展模式已遇到瓶頸,要更多發揮傳統投行作用,利用投行的并購、咨詢和資產管理優勢更好整合互聯網金融的資源配置。最后,用金融監管的機制協同規范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打破行業壁壘,充分發揮金融監管的主體作用,著力于消除信息不對稱,嚴格行為監管,加強違法懲治,從根本上做好、做實消費者保護。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