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題為“新常態、新理念、新動能”的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共同把脈中國經濟。 經濟日報記者 徐惠喜攝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發展引發了全球關注。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如何用新理念認識中國經濟和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26日,在2016夏季達沃斯“新常態、新理念、新動能”分論壇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說,2015年,中國經濟增量對世界經濟增量的貢獻達到25%,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14%。在這樣的背景下,看中國經濟需要有新的視角,發展中國經濟更需要新理念、新動能。
“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出現了三個變化,即增速變化、結構優化、動能轉化?偟膩砜,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徐紹史分析說,從增速變化看,一季度,中國GDP增速為6.7%,但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為2.3%,這說明經濟增速雖然有變化,但還處在合理區間。從結構上看,第三產業占經濟總量的比重已經超過制造業,最終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超過投資;東北地區和西部地區受去產能等因素影響,遇到了一些問題,但東部地區和南部省份經濟形勢很好。從動能轉換看,新業態、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蓬勃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新的潮流,雖然還不足以替代傳統的動能,但是成長的速度很快。
徐紹史表示,為了保持當前中國健康、持續、平穩的發展勢頭,中國將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補短板、調結構和培育新動能結合起來;要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通過政策支持和市場環境優化,支持新產業、新業態發展,讓傳統產業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政府進一步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繼續擴大對外開放,努力為外商投資和市場主體創造更好的市場環境和制度環境。
在培育新動能的過程中,傳統動能的改造提升備受關注。徐紹史說,在中國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特別是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尤為迫切。
“2016年,中央確定要煤炭去產能2.8億噸,安置分流職工70萬人;鋼鐵去產能4500萬噸,安置分流職工18萬人。”徐紹史說,去產能涉及職工安置、債務處置、資產重組等一系列復雜問題,任務十分艱巨。不過,目前中央和地方正在按照相關部署,有力有序地推進,我們有信心完成今年的去產能任務。
培育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迫切需要中國加快經濟轉型的步伐,F在的問題是,轉型的步子要如何邁?
在論壇上,荷蘭皇家帝斯曼集團董事長謝白曼以公司的轉型路徑“現身說法”。謝白曼說,荷蘭皇家帝斯曼集團的前身是一家煤炭企業,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公司就作出了轉型發展的決策,決定從一家以煤炭開采為主的企業轉型為化工企業。在此后的發展進程中,這家公司又把業務鏈條向生命科學領域拓展。
“從一家挖煤公司到一家以科技作為立足之本的跨國企業,皇家帝斯曼的轉變跨度很大,似乎也沒有路徑可循。其實,我們只是堅守了一個根本的理念,即‘只做朝陽產業,不做夕陽產業’。”謝白曼說,皇家帝斯曼集團一直把持續轉型作為公司最大的挑戰,幾乎每一次轉型都從零開始,如今,公司的年銷售額已經接近100億歐元。
謝白曼建議,中國企業在轉型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分析和研究周邊的變化,需要學習不同的發展理念,不斷創新!拔覀儗χ袊洕霓D型充滿信心,中國經濟基本面沒有問題,而且中國有巨大的市場,有很好的基礎設施,有規模龐大的技術工人和人力資源,只要中國正確應對復雜的挑戰,就一定能夠實現成功轉型!敝x白曼說。
創新也是中國經濟轉型發展、打造新動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小米科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在發言中說,中國目前的創業創新環境與15年前相比好了很多,但困難也很多。雷軍說,現在人們手里的錢很多,但是主要投資都在私募股權投資上,投向前期天使投資的很少,資金很難流動到早期的風險投資上。(經濟日報記者 林火燦)
[責任編輯:李學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