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2月1日電(張尼)40天,超過29億人次的旅客發送量,幾乎相當于全國人口整體遷移2次……這就是2016年的春運圖景。擁擠的人潮、急促的腳步、疲憊的身影,一幕幕熟悉的畫面在全國各地再次上演。
然而,伴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這場全民大遷徙也在悄然發生改變。從寒風中排隊買票,到手機在線訂票,從大包小包帶年貨趕火車,到輕點鼠標網上購物……這條漫漫回家路上的點滴變化,同時也折射出整個時代之變。
1月24日,為期40天的2016春運拉開大幕。圖為春運期間的北京西站。 張尼 攝
購票之變:代售點排長隊現象難覓 線上購票成主流
一張小小火車票寄托著數以億計中國人的團圓夢。曾幾何時,每逢春運前,大街小巷的火車票代售窗口旁都會排起“長龍”,成為城市一景。但近年來,隨著網上訂票的興起,這樣的現象越來越少。
26歲的廣州小伙小葉大約一年前離家來到北京,今年春節是他趕上的第一個春運,不用經歷漫長的等待排隊,幾天前他就通過手機客戶端順利買好了回家的火車票。
“現在移動端購票很方便,我和我朋友都是用手機買的票,相比到窗口買票省去了不少麻煩! 小葉告訴中新網記者。
和小葉不同,80后李虹含對窗口購票的經歷至今記憶猶新。2003年,李虹含第一次背起行囊離開南陽老家去鄭州上大學,學生時代他每年春節都要為購買返鄉票發愁。
“那個年代還沒有12306網站,買票經常要起大早去代售點排隊,在寒風中一等就是半天,黃牛黨也很猖獗!
李虹含說,當年上學時,會有熱心的同學負責收集大家的學生證,幫忙集體買票,而每每拿到屬于自己的那張返鄉車票時他都會格外珍惜。
“線上購票出現后,我沒再去過窗口購票,當年排隊買票的經歷都成為了寶貴回憶! 李虹含說。
無論李虹含還是小葉的經歷,都是互聯網對春運產生巨大影響的縮影。來自中國鐵路總公司的售票大數據顯示,2015年春運,鐵路車站窗口售票占總票額的29%,線上(互聯網+手機)售票占比為54.6%;今年春運,車站窗口售票占比進一步降至25.9%,而線上售票則提高到60.5%。由于窗口售票量下降,近兩年,北京西站與北京站的臨時售票廳也都相繼退出歷史舞臺。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手機端的出票比例提升速度更加明顯。統計顯示,2016年春運,手機端售出的票占比從2015年的14.2%提高到31%。
資料圖 翟羽佳 攝
出行之變:網約順風車悄然興起
除了購票方式的轉變,如今人們的春運出行也不僅僅限于傳統的火車、長途汽車或飛機,網上預約順風車、拼車逐漸成為回家路上的新選擇。
今年1月,交通運輸部就曾表態,支持春運期間互聯網平臺推出的不以盈利為目的“拼車回家”。
實際上,今年已有不少互聯網約車APP相繼加入春運大軍。比如,打車軟件滴滴出行就加入春運的行列,用戶可提前30天預約拼車。
在北京工作的車主王路今年就加入了春運拼車的隊伍,他計劃除夕前一天離京去往石家莊,目前他的拼車座位已經通過網絡約車平臺預定滿。
他告訴記者,在約車平臺上,跨城出行的乘客只要輸入出發地和目的地,平臺會自動按里程計算出價位,行程發布后,車主如果覺得價格合理就可以接單,這種拼車出行對雙方都劃算。
和王路一樣的人并不在少數。有數據顯示,僅1月11日至23日,滴滴順風車預約的跨城訂單累計達到58萬單。滴滴現有預約訂單的出行高峰時間出現在2月3日至2月6日,在這期間出行的人數占到節前出行人數的51.5%,平均出行里程為450公里。
[責任編輯:李學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