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國家托市糧的委托“保管員”,利益誘惑之下竟然成了監守自盜的“碩鼠”——記者日前在河南光山縣調研采訪獲悉,當地一家糧油公司在收購、儲存國家托 市糧期間,用稻殼冒充小麥,以此“乾坤挪移”手法盜賣庫存糧食。調查人員順藤摸瓜發現,此前該公司已用偽造票據多次騙取國家購糧款和倉儲保管費,涉案金額 超千萬元。
業內人士表示,觸目驚心的國糧“碩鼠”案件,是部門監管流于形式、漏洞百出的結果,同時也折射出國家托市糧庫存高企,政策收購、倉儲監管陷入“小馬拉大車”困局。
稻殼“換”小麥
“移花接木”盜取托市糧
本應“數量真實、質量良好”的國家托市糧竟然變成了一堆稻殼。不法分子在被盜賣一空的倉庫里堆滿稻殼,覆蓋一層塑料布后,最上面再平鋪1米多厚的小麥,還在填充稻殼時在不同方位特意留了3個坑洞,里面從上至下灌滿小麥。
寨河糧油購銷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寨河公司)是光山縣一家普通糧食貿易企業,由糧食局下屬糧所改制而成。根據與中儲糧潢川直屬庫的合同約定,該公司多年來一 直是當地執行國家托市糧(即最低收購價糧食)收購、儲存的庫點之一。2014年8月之后,因為卷入一起盜賣國家托市糧案件,這家毫不起眼的公司進入公眾視 野。
潢川直屬庫副主任顏岳云介紹,寨河公司東窗事發,源于一次普通糧食交易。“當時正趕上國家對一批庫存托市糧進行拍賣,有加工企業通過鄭州糧食批發市場拍得 了寨河公司保管的部分小麥。然而購糧方前往現場調糧時,公司卻以倉房正在熏蒸、殺蟲為名,拒絕開倉放糧。幾次三番,大家就起了疑心。”
在直屬庫監管人員的要求下,倉門最終被強行打開。此時展現在眼前的一幕讓人們深感震驚:原本應該“數量真實、質量良好”的國家托市糧,竟然變成了一堆稻殼。監管人員隨即對該公司所有委托存糧展開排查,共計發現3座問題倉庫,其中2座用稻殼造假,1座空空如也……
作為目擊者之一,寨河公司保潔員老張(化名)的回憶提供了更多細節。據他介紹,所謂稻殼造假,就是在被盜賣一空的倉庫里堆滿稻殼,覆蓋一層塑料布后,最上 面再平鋪1米多厚的小麥。為了應付可能的抽檢,不法分子在填充稻殼時還在不同方位特意留了3個坑洞,里面從上至下灌滿小麥。
“經過這樣的精心偽裝,日常檢查很難發現貓膩。即使出事后,我用鐵鍬打上面挖了好大一會才見到下面的稻殼。”老張說,“另外一個空倉可能是沒來得及造假,門洞附近還有盜賣時灑下的麥粒。”
光山縣糧食局局長郭才遠告訴記者,經過了解,失竊的是一批2012年收購的托市小麥。案發后,寨河公司時任經理魏國及相關工作人員隨即被警方控制。與此同時,糧食局啟用全縣委托庫點此前繳納的聯合擔保金,支付了購糧方所拍4000余噸小麥價值893.6萬元的糧款。
“拔出蘿卜帶出泥。”緊接著展開的經偵調查顯示,上述失竊案件僅是寨河公司針對托市糧收儲非法活動的冰山一角。早在幾年前,該公司就通過偽造票據等手段,多次騙取國家購糧款及倉儲保管費。手法之粗劣與大膽,令人咋舌。
庫點“滾雪球”
“碩鼠”違法犯案花樣多
委托庫點要在托市糧上動手腳,比較常見的有偽造票據、以陳充新、糧食盜賣等多種手法。犯案如此明目張膽,與委托庫點日益增多導致監管難度加大,以及庫存糧食擱置太久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有很大關系。
警方最終查明,寨河公司2008年、2009年、2010年、2012年、2013年間,在受中儲糧潢川直屬庫委托開展小麥、稻谷托市收儲過程中,經時任 經理魏國安排,多人參與偽造虛假的糧食收購單、入庫結算單,乃至售糧農民個人信息等,以此騙取購糧款和倉儲保管費共計574萬余元,扣除案發前已經歸還 的,仍有400余萬元款項不知所蹤。如果算上盜賣的糧食,總計涉案金額超過1000萬元。調查還發現了魏國挪用單位公款等其他違法行為。
2015年7月底,光山縣法院做出刑事判決,魏國犯合同詐騙罪、挪用公款罪。鑒于其在案發后主動還款,同時檢舉他人犯罪構成立功,最終數罪并罰從輕判處有 期徒刑8年,并處罰金5萬元。公司副經理夏治國、統計員王秀玲、會計陳艷,也以合同詐騙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3年,但三位因是從犯,均緩期執行。另據了解, 有關人員涉嫌瀆職的情況尚在調查中。
針對上述案件,一位曾參與過托市糧代儲的民企老板透露,根據觀察,委托庫點要在托市糧上動手腳,比較常見的有三種手法:一是偽造票據套取購糧款和保管費;二是低價收購陳化糧冒充新糧賺取差價;三是糧食存入庫點后進行盜賣。
“從目前的情況看,三種手法寨河公司至少用了兩種。之所以這么明目張膽,一方面委托庫點‘滾雪球’般越來越多,中儲糧公司難以實現有效監管;另一方面受價格制約,庫存糧食難以順價銷售,擱置太久也容易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潢川直屬庫副主任張明承認,該庫所轄范圍包括潢川、光山等5個縣,因為自有庫點基本滿倉,多數依靠社會庫點執行托市糧收購、儲存。“5個縣共分布139個委托庫點,直屬庫90多名職工,每個庫點平均安排一位駐庫員都不夠,監管壓力可想而知。”
據了解,寨河公司國糧失竊案之后,潢川直屬庫所在的信陽市隨即出臺文件,以中儲糧、糧食局、農發行、檢察院為主,嘗試構建“國家政策性糧油管理四方聯席會議制度”。
張明表示,該制度的最大亮點是引入了地方檢察院,由此對不法分子形成威懾。未來還將逐步實現所有委托庫點安裝可視化系統,最終達到行政、技術、法律手段的全方位監管。
“小馬拉大車”
倉儲監管困局待破解
類似潢川直屬庫在托市糧監管上“小馬拉大車”的局面,并非簡單個案。記者進一步的采訪調研發現,在河南、湖北、黑龍江、吉林等糧食主產區,也都面臨政策性糧食庫存規模大、庫點多、監管難的壓力。要破解這一難題,不僅需要加強監管,還應調整收儲制度以削減庫存。
中儲糧河南分公司有關數據顯示,目前該公司管理中央事權糧油2996萬噸,儲糧規模約占中儲糧系統的9%,其中75%以上的托市糧存放在1000多個委托庫點。
中儲糧荊州直屬庫監管科長陳平告訴記者,今年托市小麥收購過程中,全市委托庫點達到65個。為了保證安全,收購期間實行巡查制,轄區每個縣分配一至兩名監 管員。“即使安全入庫,由于加工業不景氣,企業會不會在經營不善的時候擅自倒賣或者違規抵押,也很難說。為防范可能出現的風險,大家時刻戰戰兢兢,如履薄 冰。”
吉林榆樹是全國產糧第一大縣。中儲糧榆樹直屬庫主任高雪峰坦承,現在最突出的矛盾就是監管,幾乎很難打贏這場戰斗。“因為人手不夠,迫不得已從去年起實行了聯保制,由每位在編職工介紹一位家屬,作為收糧時的工作人員,出了問題就找在編人員。”
在產糧大省黑龍江,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當地民營企業的委托收儲庫點達到651個,儲存托市糧2995萬噸,占整個政策性糧食庫存的35%。
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總經理魯曉東介紹,今年以來,全省在托市糧收儲方面已發現9起風險案件,有的是利用欺詐手段通過政策性糧食收購套取資金,還有的把入庫糧食進行違規抵押從而騙取銀行貸款,涉案金額總計1.4億元。
“雖然已經報案,但一些損失恐怕難以彌補,潛在的可能還更多。”魯曉東說,“眼下秋糧開始集中上市,又將迎來新一輪政策性收購。因為倉容缺口較大,明知委托庫點風險高,難監管,還得找他們代儲,否則又會產生農民賣糧難的問題。這是非常矛盾的地方。”
有關專家指出,在托市價格持續提高、政策性收儲日漸增多的背景下,作為政策執行主體的中儲糧公司早已陷入“小馬拉大車”困局,難以對收儲政策執行和糧食庫 存進行有效監管。類似難題的破解,短期需要彌補漏洞和短板,進一步加強監管,長遠看還是要調整政策性收儲制度,從而達到削減庫存、改變政府收購庫存越積越 多的局面。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