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總書記見過他們之后,他們的生活有啥變化?
“盈兒”王憲軍:想給總書記捎個信兒,盼著他再回梁家河
王憲軍在停車場執勤。2015年5月1日起,64歲的王憲軍成為公司停車場的管理員,過上了和城里上班族一樣朝九晚五的生活。新華社記者 梁愛平 攝
64歲的王憲軍可沒想到,年過花甲,在黃土地上當了大半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現在也過上了和城里上班族一樣朝九晚五的日子,還有了工資卡,按月領薪,旱澇保收。
2015年12月8日清晨,在已經海內外聞名的陜西省延川縣梁家河村,記者掀開布簾走進他家窯洞。王憲軍保持著務農時的習慣,早早就起床了。他還是舍不得丟下那頂戴了十年的布帽,可一穿上鄉村文化旅游公司統一配發的制服,看上去立刻精神了不少。土炕一頭的灶臺邊,老伴和小兒子正抓緊吃早飯。幾口人現在既是家人,還是同事——過一會兒,他們都要去村里的旅游公司上班。
2015年2月13日春節前,習近平總書記回到曾下鄉7年的梁家河,看望父老鄉親。他一眼就認出了王憲軍,還叫出了他的小名“盈兒”。說起當天情景,老王說,“他一點沒變,還是那么親切!”
可不到一年光景,梁家河卻變了,變得讓老王有些應接不暇。
100多盞太陽能路燈立起來了,村里有了超市和公廁,攔河壩讓小山村多了一汪碧綠。垃圾有人回收了,不再是“清潔靠風刮”。只要天氣晴朗,每天都有人在村頭跳起陜北秧歌……
更大的變化,投射到每一個梁家河人身上。黃土高原蒼茫的自然風貌、知青舊居形成文化景觀,當然,還有越來越大的“名氣”,讓一百多位地道的梁家河村民“華麗轉身”。
2015年五一節,梁家河成立了鄉村文化旅游公司。公司集中培訓,統一著裝,規范上崗。村民也自然就成了公司員工,揣上了工資本,拿起了固定薪水。鄉村旅游火了,光農家樂就辦了十多家,溝溝峁峁里迎來了一批批南來北往的游客。才半年多,村里接待游客30多萬人次,高峰時每天有6千多人,“梁家河啥時候這么熱鬧過!”老王感慨地說。
老王一家也“熱鬧”起來:他自己當上了停車場管理員,老伴加入了秧歌隊,在外務工多年的兩個兒子也回來了,小兒子開起了電瓶車,有著企業管理經驗的大兒子還當上了旅游公司的經理。
這突然變身“上班族”,老王還真有些不習慣。起初,自己和老伴還因為遲到被罰過款。趕上旅游旺季,一家人只有在食堂用餐時能拉上幾句閑話。忙歸忙,但老王覺得,這比在地里刨食可強多了。
“過去種玉米,一年到頭掙個4、5千元,現在我和老伴各自每月掙1千多元,小兒子有3千多元。一家人團團圓圓,這最好!”不善言辭的王憲軍,憨厚的笑容背后難掩生活改變的喜悅,“跟過去比起來,現在的營生可好咧!”
冬天是淡季,游客不多,可忙慣了的老王閑不住。從停車場出來,他又來到村廣場,加入秧歌隊的行列。撐起花傘,老王跳得起勁,還即興唱起了自創的陜北民歌——
“荒山披綠果飄香,平地起樓樹成行。高速公路村前過,加快步伐奔小康……”
老王有了個心愿:“梁家河的日子好了,鄉親們也想給總書記捎個信,讓他放心,盼著他再回梁家河,看看這變化。”(記者:陳晨、梁愛平)
“殘疾兒童“媽媽”景鳳英:習主席那么關心福利院里的殘疾兒童,我就要當個稱職的“媽媽”
2015年12月9日,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模擬“媽媽”景鳳英的“女兒”萌萌在親吻景鳳英。新華社記者 王靖 攝
“太陽太陽給我們帶來七色光彩,照得我們心靈的花朵,美麗可愛……”清晨,一首歡快悅耳的《七色光》,在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里響起,叫醒了孩子,也讓“媽媽”們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又給媽媽尿床了啊!”嬰兒啼哭聲中,53歲的“媽媽”景鳳英俯身為“兒子”曉曉換尿不濕,一手在曉曉的小屁屁上輕拍兩下。曉曉只有10個月大,患有先天愚型病。景鳳英身旁,準備上學去的“女兒”萌萌一邊逗弄著其他兩個弟弟,一邊咯咯地笑不停。
在呼和浩特兒童福利院里,有一片區域是屬于特需兒童們的家。在一樓的右手走廊上寫著“模擬家庭”4個字,這里住著8戶“模擬家庭”。這家福利院的“模擬家庭”成立于2009年12月,每一戶模擬家庭都有自己三室一廳的獨立生活空間,每個家庭都由一對真正的夫妻和4名特需兒童組成。
溫馨的家都是相同的。景鳳英“家”不同的是墻壁上掛著一幅習近平笑容滿面來她“家”的相片。
2014年1月28日,習近平來到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看望殘疾兒童。看到“媽媽”景鳳英,他伸出手說:“‘媽媽’好,和你握握手。”“帶了幾個孩子?”“4個。”“不好帶吧?”……他關切詢問有關情況后說:“這樣的方式很好,有家庭的溫暖感覺。”
“想起2014年習主席來我們家的情景,我現在還特別激動。”景鳳英回憶說,“他的手很大,很溫暖,我倆握手時,感覺熱乎乎的。”說起見到習近平的情景,她的話匣子瞬間被打開,臉上的表情也豐富起來。“過去只在電視里看過習主席。沒想到真見到他是那么和藹可親,笑容滿面。”
習近平走后,景鳳英把那幅珍貴的合影洗成照片,掛在客廳墻壁上。她每天掃地、擦桌子、忙各種家務時都能看到。那句“這樣的方式很好,有家庭的溫暖感覺。”成為對她工作的最大肯定。她說:“我時刻提醒自己,習主席那么關心福利院里的殘疾兒童,我就要當個稱職的‘媽媽’,不讓孩子們吃苦受罪,這樣才能讓習主席放心。”
習近平考察這里后,時間過去已經快兩年了,福利院發生了很大變化。如今,福利院對模擬“媽媽”“爸爸”提出了更細致的要求,孩子們每頓飯要一葷一素,營養搭配,食譜要一周一換;冬天里,孩子一周至少洗兩次澡,夏天要一天洗一次澡……此外,“模擬家庭”這種撫育方式如今發展到山東、貴州、廣東等地,甚至進入到養老院,越來越多殘疾兒童和孤寡老人從中受益。
習近平看望過景鳳英的“家庭”后,她的“兒子”湯湯已被社會愛心人士領養。離開那天,景鳳英哽咽地對湯湯說:“親媽一口再走。”年幼無知的湯湯親了一口景鳳英,去了新“家”。回想起那一幕,景鳳英又起了思念之情,眼淚忍不住撲簌簌流下來。“原本是扮演‘媽媽’,現在我覺得真成了他們的媽媽。”
如今,來福利院的愛心人士越來越多,景鳳英的4個孩子收到的玩具、食物也越來越多。她滿懷感激地說:“感謝習主席,感謝社會,感謝每一個關心我孩子的人,我相信有了大家的關懷,我的孩子會像正常孩子一樣健康、幸福地成長。”
聊著聊著,孩子們的午餐時間到了。“今天我們成長在陽光下,明天我們去創造七彩世界。”歌聲又從廣播中傳出。福利院里,一個一個“家”,像千萬普通家庭一樣又開始了忙碌。福利院墻壁上,掛上了一條標語,是習近平考察時說的話:有一顆感恩的心很重要,所有的人都要有感恩的心。(記者:王靖、鄧華)
[責任編輯:王怡然]